概要: 4月30日下午,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接见了研制卫星的有功人员代表。 领袖的关怀,极大地鼓舞了研究院的科研人员。初战告捷,中国空间技术研究又向更高的目标攀登。 1970年5月,以试验长寿命供电系统为主要任务、体现“综合利用”和“一次试验,全面收效”原则的实践一号卫星方案正式确定。不到一年,实践一号卫星便发射成功。 返回式卫星是一种复杂的人造卫星,要突破调姿、制动、防热、软着陆等多项关键技术,空间技术研究院在困难和挑战面前从不退却。 在王希季、孙家栋的领导下,他们制定了既先进又可行的返回式遥感卫星总体方案。经
走近中国人造卫星和“神舟”飞船的摇篮,标签:高一语文知识扩展,http://www.85jc.com
从科学实验到系列应用,我国空间技术完成了由量到质的飞跃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加快征服宇宙进军太空的步伐,开发和利用太空资源逐步成为世界各国空间技术研究的主题。
从“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至今,我国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制并发射了15种类型、50多颗人造地球卫星,从“零”的突破到诸多第一,从当初的科学实验到如今的系列应用,这绝不是一个量的变化,而是中国空间事业发展史上质的飞跃。
1978年3月,对于中国科技界来说是一个充满阳光的春天。全国科学大会上,空间技术研究院被授予全国先进集体称号,研究院承担的80个重大科研项目受到表彰。会上提出的“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中国的空间技术研究又扬帆新征程。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通信广播、国土普查、气象等一系列应用卫星的发射成功,迎来了我国卫星工程技术从试验走向应用的新阶段,实现了空间技术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的飞跃。
当代国际上以卫星为中继站的现代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重要的现代化通信手段。为跟踪世界先进的通信技术,科研人员向更高的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的空间技术高峰攀登。他们奋力攻克了统一载波测控、发射整星管路密封等诸多技术关键后,在1984年4月8日,将东方红二号试验通信卫星定点于东经125度赤道上空。卫星升空后便开通了电话、数字传真、图像传递、广播电视转播,不仅使我国的通信事业发生了质的变化。还实现我国首次发射的试验通讯卫星就具有实用性,这是世界通信卫星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纪录。
80年代以来,中国卫星研制不断突破型号单一,实现多型号并举的局面,卫星品种不断增多。继70年代发射成功科学试验卫星、技术试验卫星和试验型返回卫星,在卫星家庭中,又增添了测绘型返回卫星、新型返回式遥感卫星、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太阳同步轨道和地球同步轨道气象卫星、传输型对地遥感资源卫星、现代小卫星、导航卫星、海洋卫星等在国民经济建设,促进科技进步,加速我军现代化建设等众多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社会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