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语文知识扩展高一语文知识《烛之武退秦师》涉及到的历史史实» 正文
  1. 《烛之武退秦师》涉及到的历史史实

  2. [10-10 23:13:42]   来源:http://www.85jc.com  高一语文知识   阅读:8461

概要:6、秦晋围郑(前630)鲁僖公三十年秦穆公三十年晋文公七年郑文公四十三年 《烛之武退秦师》记秦晋围郑及秦国撤兵经过。秦因与晋之同盟关系,同时图谋向东方发展,故参与围郑。郑与秦无直接利害冲突,且晋势盛对秦形成潜在威胁,故郑大夫烛之武能拆散秦晋联盟,说退秦师。 晋郑关系就完全不同。是年春,晋伐郑边鄙,试郑可攻与否。九月,“晋文公与秦穆公共围郑,讨其助楚攻晋者,及文公过时之无礼也”(《史记·郑世家》)。晋围郑的直接目的是羞辱郑文公,得主杀重耳之晋臣叔瞻。秦撤军后,晋对郑之威胁并未解除。郑庶子子兰在晋,事晋文公甚谨,斯时,从晋文公围郑,以求入郑为太子。晋提出结盟两项条件后,“郑文公恐。不敢谓叔瞻言。瞻闻,言于郑君日:‘臣谓君,君不听臣,晋卒为患。然晋所以围郑,以瞻,瞻死而赦郑国,瞻之愿也。’乃自杀”(《史记·郑世家》)。郑文公以叔瞻之尸与晋,且许晋立子兰为太子,晋兵方罢去。 三年后,郑文公卒,子兰立,是为郑穆公,晋郑关系彻底缓解。 7、秦晋交兵(前627)鲁僖公三十三年秦穆公三十三年晋襄公元年郑穆公元年 秦晋围郑后三年,晋文公卒,秦晋

《烛之武退秦师》涉及到的历史史实,标签:高一语文知识扩展,http://www.85jc.com

  6、秦晋围郑(前630) 鲁僖公三十年 秦穆公三十年 晋文公七年 郑文公四十三年  

    《烛之武退秦师》记秦晋围郑及秦国撤兵经过。秦因与晋之同盟关系,同时图谋向东方发展,故参与围郑。郑与秦无直接利害冲突,且晋势盛对秦形成潜在威胁,故郑大夫烛之武能拆散秦晋联盟,说退秦师。

    晋郑关系就完全不同。是年春,晋伐郑边鄙,试郑可攻与否。九月,“晋文公与秦穆公共围郑,讨其助楚攻晋者,及文公过时之无礼也”(《史记·郑世家》)。晋围郑的直接目的是羞辱郑文公,得主杀重耳之晋臣叔瞻。秦撤军后,晋对郑之威胁并未解除。郑庶子子兰在晋,事晋文公甚谨,斯时,从晋文公围郑,以求入郑为太子。晋提出结盟两项条件后,“郑文公恐。不敢谓叔瞻言。瞻闻,言于郑君日:‘臣谓君,君不听臣,晋卒为患。然晋所以围郑,以瞻,瞻死而赦郑国,瞻之愿也。’乃自杀”(《史记·郑世家》)。郑文公以叔瞻之尸与晋,且许晋立子兰为太子,晋兵方罢去。

    三年后,郑文公卒,子兰立,是为郑穆公,晋郑关系彻底缓解。

  7、秦晋交兵(前627)  鲁僖公三十三年  秦穆公三十三年  晋襄公元年  郑穆公元年

    秦晋围郑后三年,晋文公卒,秦晋矛盾终于爆发。秦穆公以孟明等三帅远征郑。晋以“不丧吾丧”(文公之丧)、“伐吾同姓”(秦灭滑国)为由,出晋师,击秦师于崤,俘孟明等三帅,秦片马只轮无返。

    其后,秦晋数战,互有胜负。秦穆公三十六年(前624),孟明率师济河焚舟,取晋王宫(今山西闻喜西),渡茅津至崤,埋秦军尸骨而还。秦穆公开地千里,益国十二,成春秋一代霸主。

    《烛之武退秦师》所记秦晋围郑之事,是晋楚城濮之战的余波,也是秦晋争霸之战的前奏,处于四战之地善于在大国夹缝中生存的郑国,至战国中为韩所灭(前375)。    

上一页  [1] [2] 


Tag:高一语文知识高一语文知识扩展语文学习 - 语文知识扩展 - 高一语文知识

上一篇:《烛之武退秦师》课本剧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