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之风,后妃之德──《关雎》的另一种解读
- [11-19 16:18:09] 来源:http://www.85jc.com 初三语文知识 阅读:8712次
概要:通过各种祭祀活动来教化百姓懂得感恩祖先、天地、鬼神,有了感恩之情,就有敬畏之心 。有了敬畏的人格,人才懂得孝顺父母,尊重领导,社会才太平。所以古人是非常重视祭 祀,特别是祭祀祖先。祭祀祖先的时候要有很多种物品,荇菜就是其中的一种,谁才能去 采荇菜,谁才能向祖宗供奉荇菜呢?只有窈窕淑女才做得到,如果你不是有德行的女子, 你不能去采这个荇菜,你采的荇菜祭祀祖宗,祖宗是不来飨用的。所以文王他要治理好国 家,就一定要找到这样一位窈窕淑女。文王是“寤寐求之”。“寤寐”,“寤”是醒的时候。“寐”,是睡觉的时候。文王 他在醒的时候在想如何求一位窈窕淑女,睡觉的时候也在想如何求一位窈窕淑女,文王是 用至诚心去求。服,是思的意思。悠哉,是深思的意思。文王求一位窈窕淑女做妻子,求 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文王为求一位好太太,深深的沉思,反省自己 有什么过失,通过不断地改过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感动上天。文王如此,以致难以入睡。 文王求好太太,是用自己的真诚心去求。用真诚心去求就容易求得到,不用真诚心去求就 不容易求得到。什么叫真诚心?就
王者之风,后妃之德──《关雎》的另一种解读,标签:初三语文知识扩展,http://www.85jc.com
通过各种祭祀活动来教化百姓懂得感恩祖先、天地、鬼神,有了感恩之情,就有敬畏之心
。有了敬畏的人格,人才懂得孝顺父母,尊重领导,社会才太平。所以古人是非常重视祭
祀,特别是祭祀祖先。祭祀祖先的时候要有很多种物品,荇菜就是其中的一种,谁才能去
采荇菜,谁才能向祖宗供奉荇菜呢?只有窈窕淑女才做得到,如果你不是有德行的女子,
你不能去采这个荇菜,你采的荇菜祭祀祖宗,祖宗是不来飨用的。所以文王他要治理好国
家,就一定要找到这样一位窈窕淑女。
文王是“寤寐求之”。“寤寐”,“寤”是醒的时候。“寐”,是睡觉的时候。文王
他在醒的时候在想如何求一位窈窕淑女,睡觉的时候也在想如何求一位窈窕淑女,文王是
用至诚心去求。服,是思的意思。悠哉,是深思的意思。文王求一位窈窕淑女做妻子,求
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文王为求一位好太太,深深的沉思,反省自己
有什么过失,通过不断地改过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感动上天。文王如此,以致难以入睡。
文王求好太太,是用自己的真诚心去求。用真诚心去求就容易求得到,不用真诚心去求就
不容易求得到。什么叫真诚心?就是自己的纯善之心、至善之心。因为文王求窈窕淑女,
不是为他自己的欲望在求,他为谁在求呢?他是为百姓在求一位后妃,求一位有德行的后
妃来帮助他教化国民。文王是用这种至诚心去求,不是用自己的私心去求,所以文王能够
求得到。
接着我们看文王求到后妃以后,是怎样过夫妻生活的,是怎样给我们作表率的。“参
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白虎通》云:“琴,禁也。瑟,啬也。”禁,就是纯洁我们的思想,不要让邪念进来
。瑟,亦作闲,即关闭的意思,就是不要让那些邪知邪见进入我们的思想。所以古代的音
乐,是中正和平之声。通过弹琴鼓瑟,把邪的思想堵住,不让它侵入我们的心灵,保持自
己的纯善之心。“友”字在篆书中,是两个手握在一起,所以可理解为帮助的意思。“琴
瑟友之”,意思是说夫妇相互帮助,各尽其职,就像琴、瑟之声配合得非常和谐。这种琴
瑟之声,就也像关关之鸟鸣声一样和谐动听,所以文王听到雎鸠关关的叫声,就想到要求
一位窈窕淑女帮助他治家教化国民。文王用真诚心待后妃,后妃亦用真诚心待文王,故夫
妻能如此和谐互助。闲邪存诚,就是夫妻用真诚心相待,就是夫妻都能够安分,不胡思乱
想,不是同床异梦。丈夫跟妻子生活在一起,偷偷又去跟其他的女子去约会,这种就不是
闲邪存诚啦;或者作为太太,还跟很多男性保持暧昧的关系,这也不是闲邪存诚。这些行
为都有伤于夫妻的感情,这个就不是“琴瑟友之”,不是互助的。文王的后妃不是,他们
能够真心相待,闲邪存诚,一心一意为家庭,为国家而生活。夫妻之所以能和谐互助,就
在于大家能够闲邪存诚,内心是真诚地去对待对方,不是欺骗,这个就是琴瑟友之。《中
庸·十五·行远章》说:“妻子好合,如鼓瑟琴。”也是讲夫妇关系好,就像琴和瑟一样
弹奏出和谐美妙的曲子。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毛传》云:“芼,择也。德盛者
,宜有钟鼓之乐。”这句诗的意思是,后妃带着其他女子去采荇菜,并用所采的荇菜到宗
庙上去祭祖,由于后妃很有德行,所以她祭祖时,有钟鼓之乐来配合赞美她的德行。
根据《毛传》和朱熹《诗集传》的解释,“流、采、芼”三字有着明显的递进关系。
《毛传》释“流”为求,“采”为採,“芼”为择。《诗集传》释“流”为顺水之流而取
之也,“采”为“取而择之也”,“芼”为“熟而荐之也”。三者关系为:一是一般的求
取;二是加以选择;三是熟而荐之。说明君子对淑女的求取是有着谨慎的选择和慎重的考
虑的,并且是郑重其事的。
和以上三字相同,“求、友、乐”三个字也是有着递进关系的。《毛传》“求”释作
求,“友”作宜以琴瑟友乐之,《郑笺》说:“琴瑟在堂,钟鼓在庭,言共(供)荇菜之
时,上下之乐皆作,盛其礼也。”朱熹《集传》释为:“求”即求之,“友者,友爱之意
也。”又称琴瑟“乐之小者也”;钟鼓“乐之大者也”。是说那参差不齐的荇菜,既然已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初三语文知识,初三语文知识扩展,语文学习 - 语文知识扩展 - 初三语文知识
上一篇:也谈《关雎》为何排在《诗经》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