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之死》参考资料
- [10-10 23:13:42] 来源:http://www.85jc.com 初三语文知识 阅读:8698次
概要: 《三国志·魏书·任城陈萧王传》裴注引《世语》:“修年二十五,以名公子有才能,为太祖所器。与丁仪兄弟,皆欲以植为嗣。太子患之,以车载废簏,内朝歌长吴质与谋。修以白太祖,末及推验。太子惧,告质,质曰:‘何患?明日复以簏受绢车内以惑之,修必复重白,重白必推而无验,则彼受罪矣。’世子认之。修禀白而无人,太祖由是疑焉。” 《任城陈萧王传》斐注引《世语》云:“太祖遣太子及植各出邺城一门,密敕门不得出,以观其所为。太于至门,不得出而还。修先戒植:‘若门不出侯,侯受王命,可斩守者。’植从之。故修遂以交构赐死。”“修与贾逵、王凌并为主簿,而为植所友。每当就植,虑事有阙,忖度太祖意,预作答教十余条,敕门下,教出以次答。教裁出,答已入。太祖怪其捷,推问始泄。” 《世说新语·捷语》:“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修从,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臼’八字。魏武谓修曰:‘解不
《杨修之死》参考资料,标签:初三语文知识扩展,http://www.85jc.com
《三国志·魏书·任城陈萧王传》裴注引《世语》:“修年二十五,以名公子有才能,为太祖所器。与丁仪兄弟,皆欲以植为嗣。太子患之,以车载废簏,内朝歌长吴质与谋。修以白太祖,末及推验。太子惧,告质,质曰:‘何患?明日复以簏受绢车内以惑之,修必复重白,重白必推而无验,则彼受罪矣。’世子认之。修禀白而无人,太祖由是疑焉。”
《任城陈萧王传》斐注引《世语》云:“太祖遣太子及植各出邺城一门,密敕门不得出,以观其所为。太于至门,不得出而还。修先戒植:‘若门不出侯,侯受王命,可斩守者。’植从之。故修遂以交构赐死。”“修与贾逵、王凌并为主簿,而为植所友。每当就植,虑事有阙,忖度太祖意,预作答教十余条,敕门下,教出以次答。教裁出,答已入。太祖怪其捷,推问始泄。”
《世说新语·捷语》:“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修从,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臼’八字。魏武谓修曰:‘解不?’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修别记所知。修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臼,受辛也,于字为辞,所谓绝妙好辞也。’魏武亦记之,与修同。乃叹曰:‘我才不见卿,乃觉三十里。’”
5、关于教学疑点:
疑点之一:曹操发现夏侯惇等将士收拾行装“准备归计”以后,为什么怒杀了杨修,却对应负主要责任的夏侯惇毫无惩处?
疑点之二:曹操杀杨修之后,“首级号令于辕门外”,为什么后来却又“将修尸收回厚葬”?难道他对杀杨修之事后悔了吗?
疑点之三:曹操在斜谷界口“屯兵日久”,对是否进兵“犹豫不决”,可为什么怒斩了杨修之后,却果断地“下令来日进兵”?
疑点之四:曹操“手提纲斧,绕寨私行”的原因是“当夜……心乱,不能稳睡”吗?
疑点之五:曹丕和曹植都是曹操的儿子,为什么曹操知道植“立斩”门吏行为是杨修“所教”,就因此“亦不喜植”呢?
疑点之六:曹操杀杨修时,为什么没有人替他说话,而曹操对夏侯惇“亦欲斩之”时,却得到“众官告免”,这是为什么?
上一页 [1] [2]
Tag:初三语文知识,初三语文知识扩展,语文学习 - 语文知识扩展 - 初三语文知识
上一篇:读《杨修之死》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