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鲁迅在评价这部小说时说:“其文戚而能谐,婉而多讽。”这从小说对胡屠户的描写可以看出来。胡屠户在小说中的表现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就叫做“前倨后恭”。前面非常倨傲,后面又很恭敬。当范进穷困潦倒的时候,他没事儿就骂他,甚至觉得把女儿嫁给这么一个穷鬼,简直是倒了一辈子的运。这么多年,不知道贴了多少钱去资助这一家人,因为这是他女儿家,没有办法。他说:“不知我积了什么德,才让你考中秀才。”范进向他提出考举人的时候,他破口大骂,把范进骂了一个狗血喷头,吐了一口痰到他脸上,说:“不要失了你的时了!……这些中老爷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抛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口气非常傲慢。可是在范进中举的时候,他把范进送回家,看见范进的衣服都破破烂烂、皱皱巴巴的,一路上不知给范进的衣服扯了多少下,想把它扯平了。小说写范进中举后送给他银子,他当时就吹牛说:“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我自己觉得女儿像有些福气的,毕竟要嫁与个老爷,今日果然不错。”他的嫌贫爱富表现得极为真实。正是在
《范进中举》有关资料,标签:初三语文知识扩展,http://www.85jc.com鲁迅在评价这部小说时说:“其文戚而能谐,婉而多讽。”这从小说对胡屠户的描写可以看出来。胡屠户在小说中的表现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就叫做“前倨后恭”。前面非常倨傲,后面又很恭敬。当范进穷困潦倒的时候,他没事儿就骂他,甚至觉得把女儿嫁给这么一个穷鬼,简直是倒了一辈子的运。这么多年,不知道贴了多少钱去资助这一家人,因为这是他女儿家,没有办法。他说:“不知我积了什么德,才让你考中秀才。”范进向他提出考举人的时候,他破口大骂,把范进骂了一个狗血喷头,吐了一口痰到他脸上,说:“不要失了你的时了!……这些中老爷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抛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口气非常傲慢。可是在范进中举的时候,他把范进送回家,看见范进的衣服都破破烂烂、皱皱巴巴的,一路上不知给范进的衣服扯了多少下,想把它扯平了。小说写范进中举后送给他银子,他当时就吹牛说:“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我自己觉得女儿像有些福气的,毕竟要嫁与个老爷,今日果然不错。”他的嫌贫爱富表现得极为真实。正是在这种社会风气下,才有范进不懈地跋涉在科举的道路上的表现。当然这里也写出胡屠户这个特殊的人,这是一个很生动的描写。
小说还有一个很生动的讽刺,也是描写特别精彩的,就是对范进本身的描写。讽刺有不同的程度,较低程度就是诙谐的笑,较高层次是像火一样非常辛辣的讽刺。在范进中举前,作者主要是写他既可悲又可怜;在范进中举之后,作者则更多地采用“婉而多讽”的写法,没有直接写他,而是通过他的言论和行动揭示出他的丑恶内心,这时候更多地是用冷峻的讽刺的笔调,不留情面地揭示他内心的丑恶。特别是第四回,写范进中了举人之后就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后来又中了进士,中了进士更是忘乎所以。本来没有什么学问,但是他到处卖弄自己的学问,让人家对他仰慕,甚至恬不知耻地说:“苏轼是我朝的普普通通的人,凭什么大家都夸扬他呢?”他连苏轼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都不知道。就是这种淡淡的描写,通过人的言论,人的行动,揭露了他既无知又无耻的嘴脸。这体现了作者对科举制度扭曲人的人格、心灵的社会现象的入木三分的揭示。
总体上看,在《范进中举》这个片段当中,作者塑造了范进这个典型形象,让人们思考,在科举制度盛行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文人、读书人是怎样一年又一年地跋涉在科举的漫漫长途上,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心灵、他们的人格又是怎样受到巨大的扭曲。由范进这样一个个案,我们可以想像当时很多文人共同的命运。当然造成这种命运不是他们个人的原因,而是社会的原因,是那个社会逼他们这样做的,这是那个社会提供给他们改变自己命运的惟一途径。所以他们极力步入科举之路,而在极力的步入科举之路后,他们又忘乎所以,忘记去改变这种制度,忘记去改变这个社会,而且与社会风气同流合污。作者并不是采取很尖锐的批判的态度,而是采取客观的、冷静的描写方式,在这种描写当中,让读者在笑的同时感受到非常深沉的悲哀,对社会、对文人的道路都引起了思考。我希望通过这个小说片段的讲评,可以使同学们进一步了解当时的社会制度,了解清代的社会文化和读书人的社会状况。
──选自《新讲台:学者教授讲析新版中学语文名篇》,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
【投向科举制度的匕首(吴微)】
《范进中举》节选自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是全书最精彩的片断之一。它通过范进中举喜极而疯及中举前后生活遭遇的变化,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科举制度腐蚀读书人灵魂、摧残人才及败坏社会风气的罪恶,穷形尽现地表现了封建末世的世道人心,对各类市侩小人,进行了有力的鞭笞和嘲讽。
全篇大致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自开头至“又骂了一顿”,写范进在考中秀才后胡屠户对他的“贺喜”和教训以及后来范进瞒着岳丈参加乡试而被骂的情形。作者借胡屠户之口,介绍了范进中举前贫寒的家境、困顿的生活:吃的是“每日小菜饭”,“这十几年,不知猪油可曾吃过两三回。”住的是“茅草棚”。穿的是破烂不堪的麻布直裰。同时,又利用胡屠户“贺喜”时对女婿的教训,反映了范进精神的猥琐和麻木不仁。屠户岳丈一顿市侩的教训竟然使范进“唯唯连声”,“千恩万谢”。而当范进向其借钱参加乡试时,又被夹七夹八的骂得“摸不着门”。偷试回来,又遭其痛骂一顿。这样,从物质与精神两方面,刻画了范进科场乞丐的典型形象,也揭示出社会风气对人的灵魂的扭曲和异化。为下文中举发疯作了铺垫。第二部分从“到出榜那日”至“邻居各自散了”。写范进喜极发疯,再被“打”醒的情景。形象、深刻地刻画了范进、胡屠户及众人的心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文中先宕开一笔,让范进斯文扫地,为解家中无米之炊而去集市卖鸡换米。再写报录人报喜,邻居急告。范进确认自己“中了”后,喜极而疯。紧接着围绕救醒范进,描写了众人的活动和神态,惟妙惟肖地刻画了胡屠户前倨后恭的态度和势利小人嘴脸,第三部分从“范进迎了出去”至篇末。主要描写张静斋对范进的攀亲贺喜,送钱送房,极尽恭维拉拢之能事。进一步展示世态炎凉。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最新更新
推荐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