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之外的邓拓
- [10-10 23:13:42] 来源:http://www.85jc.com 初三语文知识 阅读:8442次
概要: 也就是说,素来富甲天下、明清以来就是中央财赋主要来源的江、浙两省,情况虽然可能比其他地方略好些,但也是极其困难的。 邓拓本人在生病之前,也遇到了一次人生逆境。1957年春天召开了最高国务会议和全国宣传工作会议,毛泽东在这两次会上都作了讲话。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的《人民日报》,对这两件国内生活中的大事反应较慢,对前者只发了一条简讯,对后者干脆没提。这使毛泽东很不满意,于1957年4月严厉批评了主持人民日报工作的邓拓,说“过去说是书生办报,现在应该说是死人办报”。1958年1月,当邓拓参加南宁会议时,毛泽东又提到这件事。在邓拓走进会场时,毛泽东当着与会者,严厉批评邓拓是“教授办报、书生办报、死人办报”。到了8月,他即被免去《人民日报》社长职务,调到北京市委担任书记处书记,主管文教,办《前线》杂志。
书生之外的邓拓,标签:初三语文知识扩展,http://www.85jc.com
也就是说,素来富甲天下、明清以来就是中央财赋主要来源的江、浙两省,情况虽然可能比其他地方略好些,但也是极其困难的。
邓拓本人在生病之前,也遇到了一次人生逆境。1957年春天召开了最高国务会议和全国宣传工作会议,毛泽东在这两次会上都作了讲话。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的《人民日报》,对这两件国内生活中的大事反应较慢,对前者只发了一条简讯,对后者干脆没提。这使毛泽东很不满意,于1957年4月严厉批评了主持人民日报工作的邓拓,说“过去说是书生办报,现在应该说是死人办报”。1958年1月,当邓拓参加南宁会议时,毛泽东又提到这件事。在邓拓走进会场时,毛泽东当着与会者,严厉批评邓拓是“教授办报、书生办报、死人办报”。到了8月,他即被免去《人民日报》社长职务,调到北京市委担任书记处书记,主管文教,办《前线》杂志。
如此形势,如此境遇,在邓拓的笔下是怎样表现的呢?
在这次江南之行前,邓拓也写过一些诗词。比如,1959年元旦,他填了一首《庆春泽·迎接1959年元旦》的词,是这样写的:“中国飞奔,全球注视,东风吹遍大千。领导英明,前途幸福无边。人民忠勇勤劳甚,更难能足智多贤。有雄心,改造家乡,建设田园。新年又值春光早,看棉粮歌舞,钢铁腾欢。一望高潮,竟然倒海移山;再经苦战几回合,管教他地覆天翻。盼将来,星际通航,世界长安。”
再比如,1959年12月,他到香山,写了八首《香山小唱》,其中《登香山绝顶》为:“山登绝顶我为峰,俯瞰城乡意正浓。万里风云增干劲,波涛起伏势如龙。”《爽心陀远眺》为:“半山独立爽心陀,瞬息风光变幻多。跃进京华新岁月,青春生命发狂歌。”
在这些作品中,感觉不到日益严峻的形势和个人跌荡起伏的命运。能够看到的是,对领袖英明的颂歌,对“大跃进”的赞赏。
在江南之行的系列诗作中,特别是在咏自然风物的作品里,同样如此。
《萧山野外》:“东风飞雨过萧山,百里田畴曲水间。蓑笠云烟浑入画,插秧人在白萍湾。”《马山观田》:“纵揽马山一岛长,越王遗迹已荒凉。莫欺此处无多土,百里千家足稻粱。”《游鼋头渚》:“丽日和风烟水平,云天摇漾远帆轻。鼋头望远具区阔,静听湖波拍岸声。”《至三山岛》:“野草闲花满地香,俨如仙岛水中央。芦塘柳岸涛声壮,恍觉矶头白日长。”充满着诗情画意,洋溢着野趣闲情,俨然一派年丰人欢的盛世美景。在他看来,所经之地,“到处气象一新,令人鼓舞。跃进声中,山川倍见壮丽,风物美不胜收”。 (见《江南吟草·诗序》)读这些诗篇,我有一个疑惑挥之不去:为什么面对严峻的现实,邓拓要写这样的词句?是他没有看到真实的面貌,还是他故意闭上了自己的眼睛?
如果说他不了解真实情况,我万难相信。首先他是党的高级干部,能够看到当时的各种中央文件,实际上,在一些密级不高的文件里,从1959年起,就陆续出现了云南、山东等地经济困难的记载。其次,他作为北京市委的领导,北京的情况也应身有体会。第三,当时江、浙两省的经济困难也是掩盖不了的,人民生活,物资供应,精神面貌,都在那儿摆着,怎么会看不到呢?
邓拓在不到25岁、大学尚未毕业时,就完成了学术专著《中国救荒史》,对灾荒有深刻的研究。面对全国范围的大饥荒,理应有比一般人更敏锐的嗅觉,怎么可能迟钝到没有一点感觉,反而得出相反的印象?
为什么?
后来看到一篇文章,其中有一段邓拓夫人丁一岚的话,让我感到好像接近于找到答案。丁一岚说:邓拓并不是一个书生,更不是一般意义上所说的那种“书生”。他是一个革命斗士,是一个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并有可能大有作为的人。(见《收获》1996年第2期《书生累》一文)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初三语文知识,初三语文知识扩展,语文学习 - 语文知识扩展 - 初三语文知识
上一篇:读书之乐须尽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