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语文知识扩展初三语文知识读书之乐须尽欢» 正文
  1. 读书之乐须尽欢

  2. [10-10 23:13:42]   来源:http://www.85jc.com  初三语文知识   阅读:8527

概要:读书之乐须尽欢 春临 此处的“读书”自然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念书”,后者是上学的意思。屈指算算,与我同龄同历之人大多将短短不足30年生命的大半奉献给了所谓的念书上学──愚顽如我就在学校厮磨掉了 20余年光景。从小到大,我们最为擅长的事情之一就是数年如一日地于各种建立在教科书上的考试中挣扎求胜,区别仅仅在于背诵能力的高低;而最为困惑的事情之一往往是:哎呀,这个,书上好似未有提

读书之乐须尽欢,标签:初三语文知识扩展,http://www.85jc.com
读书之乐须尽欢   春 临       此处的“读书”自然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念书”,后者是上学的意思。屈指算算,与我同龄同历之人大多将短短不足30年生命的大半奉献给了所谓的念书上学──愚顽如我就在学校厮磨掉了 20余年光景。从小到大,我们最为擅长的事情之一就是数年如一日地于各种建立在教科书上的考试中挣扎求胜,区别仅仅在于背诵能力的高低;而最为困惑的事情之一往往是:哎呀,这个,书上好似未有提及?真正的读书,那种追求心灵自由,获取人生见识的读书,却常常被经年累月捧牢书本的我们粗鲁地忽略了。

  读书之乐,首先在于它是淬锻心灵的。“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舍好学深思者莫属。”这是王佐良先生所译的培根《论读书》中的一段话。一本好书,是作者的心灵剖析史,也是读者的心灵锻造史。那力透纸背的辛酸、激情、空灵、优美、喝彩、豁达、祈望……带给读者的是超越文字的无限广阔的感受空间。看着看着,遣词造句的技巧不复重要了,你驰骋你的想像,纵容你的冥思,文字同你一起飞翔,树叶一片片羽化……你被卷入作品的精神内核,合情合理地沉溺进去,得到新知,颐养性灵,茅塞顿开……这个过程宛如《桃花源记》中所写的“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又好似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着魔似的倾心与爱恋,你无限依赖于他(她),自他(她)处获得精神的给养……在这个连音乐都被机器切割过的时代,读书是每颗向往自由的灵魂对抗喧嚣尘世的最好方式。

  读书之乐,还在于它是启迪智慧的。林语堂先生曾说,人之初生,都是好学好问,及其长成,受种种的俗见俗闻所蔽,毛孔骨节,如有一层包膜,失了聪明,逐渐顽腐。读书便是将此层蔽塞聪明的包膜剥下。能将此层剥下,才是读书人。一人的落伍、迂腐、冬烘,就是不肯时时读书所致。三日不读,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不读书,何来智慧的集聚?缺了智慧,又何以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判断?由此看来,读书绝不止于“地炉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称读书者”,它还让你“较虚心,较通达,不固陋,不偏执”。用时兴的话来讲就是:读书打造我们处身社会,打拼职场的精神素养。培根曾说,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后便知如何修剪移接。没有一本书能孤立存在,它只是一场与它们的前辈们连续不断的对话的一部分。读书的过程就是用前人的头脑充实自己头脑的过程,便是提升智慧甚至再造生命的过程。正因为读书能尽情延展生命的质与量,济人之短,补人不足,“朝闻道,夕可死”才成为读书人的最后追求;“人如其所读(Man is what he read)”才成为“我是谁”这个古老哲学命题的新注解。原来,读书是这么庄严的一件事。

  读书之乐,又在于它是见仁见智的。文字对每个人都很公平,对任何人都不曾存有歧视,只有同等的呵护和慰藉。可读它的人不同,时代不同,遭遇不同,境界不同,享受的乐趣便千差万别。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因阅历之浅深所得之浅深耳。古时秀才读书,想的是“红袖添香”,做的是“学而优则仕”,读书在他们看来,不过是赢取颜如玉和黄金屋的手段罢了。直至如今,很多人同样抱着工具理性的态度,仍旧将读书的目的定位为求存图利──这恐怕是资源拥挤的社会形态对读书之乐的扭曲。读书之乐其实至为简单,只是一种静态的,个人在独处状态下吸收知识,明白事理,领悟情感的快乐。因为从纸上的文字到心灵的图像需要借助读者完全个人化的思考和想象才能抵达,这个过程使你比旁人更加强烈地感觉到自己的存在。看天文地理,你会明白生命的伟大和个体的渺小;看哲学宗教,你能加深对自己信仰体系和善恶观念的理解;看文学历史,你能锻炼自己的审美观、洞察力和责任感;看情色作品,你可以从自己喜欢的方式和角度来了解性爱的真相……是以开卷有益。读书之乐盖莫大焉!

[1] [2]  下一页


Tag:初三语文知识初三语文知识扩展语文学习 - 语文知识扩展 - 初三语文知识

上一篇:论青年与老年
《读书之乐须尽欢》相关文章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