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语文知识扩展初三语文知识梁启超探索» 正文
  1. 梁启超探索

  2. [10-10 23:14:16]   来源:http://www.85jc.com  初三语文知识   阅读:8668

概要:四、爱国救国的热忱梁氏一生热爱国家民族。他曾说:“爱国两字,近来当做时兴口号,到处有人说起,但细按下去,真能爱国者究有几人?比起别国人爱国至情,我等真要愧死。”这是何等感慨!他的爱国不仅溢于言表,而且在行动上表现出来。他一向被人认为是维新派,其实在光绪二十九年以前,也就是在他三十岁以前,与其说他是维新派,不如说他是革命派。他推翻满清的革命救国的行动,虽然不像国父孙中山先生从事革命的那样的轰轰烈烈,但也颇足称述。在革命行动方面,他在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以后,曾打算和国父所领导的革命党携手合作;初步的合作是办了一种名叫“中国秘史”的杂志,刊登宋明亡国和太平天国洪秀全、杨秀清的故事。自此以后,他和中山先生的来往日渐密切,甚至有合作组党的计划,只可惜由于康有为的从中阻挠,未能成功。光绪二十五年九月间,他在东京创办了一所高等大同学校,一时有革命思想的人,都集中在这所学校里。他对学生鼓吹英法自由平等的学说,鼓舞他们努力革命大业。那时留日学生当中主张排满最激烈如戢翼翚、沉云翔等人,也常常来大同学校访问,由此可以看出他的影响力。民国成立以后,他为

梁启超探索,标签:初三语文知识扩展,http://www.85jc.com
 

四、爱国救国的热忱

  梁氏一生热爱国家民族。他曾说:“爱国两字,近来当做时兴口号,到处有人说起,但细按下去,真能爱国者究有几人?比起别国人爱国至情,我等真要愧死。”这是何等感慨!他的爱国不仅溢于言表,而且在行动上表现出来。

  他一向被人认为是维新派,其实在光绪二十九年以前,也就是在他三十岁以前,与其说他是维新派,不如说他是革命派。他推翻满清的革命救国的行动,虽然不像国父孙中山先生从事革命的那样的轰轰烈烈,但也颇足称述。在革命行动方面,他在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以后,曾打算和国父所领导的革命党携手合作;初步的合作是办了一种名叫“中国秘史”的杂志,刊登宋明亡国和太平天国洪秀全、杨秀清的故事。自此以后,他和中山先生的来往日渐密切,甚至有合作组党的计划,只可惜由于康有为的从中阻挠,未能成功。

  光绪二十五年九月间,他在东京创办了一所高等大同学校,一时有革命思想的人,都集中在这所学校里。他对学生鼓吹英法自由平等的学说,鼓舞他们努力革命大业。那时留日学生当中主张排满最激烈如戢翼翚、沉云翔等人,也常常来大同学校访问,由此可以看出他的影响力。

  民国成立以后,他为了国家的生存更表现了无比的爱国救国行动。在民国四年为了护国讨袁曾经好几次出生入死。这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当蔡松坡宣布讨伐袁世凯以后,梁氏即在上海各报发表讨袁文字,以等待各省的响应,可是等了三个多月却没有动静,他正在焦急万分的时候,广西响应的消息来了,陆荣廷派唐绍慧来上海,准备迎接他去广西;并且说只要梁氏一到,广西马上独立。于是他急着要去广西,事先和大家约好分途前往,以免被人发觉。他预定先到香港,再由安南偷渡入镇南关,但不料在上海的住所被侦探包围,袁世凯捕拿梁氏就地正法的命令早已通行各省。后来他得到日本武官青木的帮助,才幸免于难。他到香港以后,改乘日本货船到海防,由日本农场主人深夜以小艇来接,步行了三天,才抵达镇南关。这次沿途吃尽苦头,遭遇了许多危险。后来他又冒险前去广东见龙济光,终使龙氏就范。护国讨袁能够顺利成功,梁氏实在是功不可没。

  民国七年,徐世昌任总统,而大权则操在督办段祺瑞的手中;段为了要向日本借款,不惜以山东权益让给日本作为交换的条件。梁氏知道这件事的时候,正是以北京政府特使的身分参加巴黎和会,于是坚决反对这丧权辱国的和约,拒绝签字。他以一个北京政府派去的特使,为了国家的利益居然敢反对政府的“政策”,这种为国家的大义而不计牺牲小我的风范,深为国人所仰慕与赞赏。
 

五、日新又新的思想

  梁氏常受人批评的是他的思想往往前后矛盾,这点他颇有自知之明,不过由此正足以看出他的思想是在不断的进步和求新之中,他自谓“太无成见”、“不惜以今日之我与昨日之我挑战”,表现出他始终不落伍而力求赶上时代适应环境。

  他的思想可说是一直走在时代的前端,凡西洋各种新思想和学说,只要是合乎时代潮流的,他无不接受而加以提倡。他在光绪二十一年(公元一八九五年),这时他只有二十二岁,就和康有为的学生麦梦华办了一种小型杂志,名叫“中外纪闻”,宣传民权思想。次年,他又办了一种刊物,名叫“时务报”,提倡民权的言论较前更加激烈。光绪二十二年,他担任湖南时务学堂总教习,常在批改学生的笔记中提倡民权思想。

  他又是清朝末年提倡女权极早的一人,在光绪二十二年就已经鼓吹女子教育;他以为女子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而女子有没有受教育与国家的盛衰有极密切的关系。他极其反对女子缠足,在光绪二十三年,曾经和汪康年、麦梦华等人在上海创办了一个“不缠足会”,提倡天然脚;这虽然是小事,但在当时全国相习成风的情形下,这种反传统的主张,正可以看出他思想的新颖。
 

六、科学求真的精神

  梁氏的感情非常丰富,他的一生行动始终无法完全摆脱他的老师康有为的影响,原因就在这里。不过,当他的看法和老师大不相同时,他就既不盲从,也不缄默。例如康有为是反对革命的,而梁氏在早年则赞成革命,他并不因为康有为反对革命就不敢和他争辩,他常引述希腊哲学家的话:“我爱我的老师,但我更爱真理。”这种态度实在就是科学求真的精神。

  梁氏虽然不是科学家,但他却深信科学。民国七年,他到欧洲考察,为了要彻底了解欧洲的实况,在同去的人当中,他还特别物色了一位科学家丁文江(在君)同行。丁氏曾经在英国专攻地质学和动物学,是当时中国第一流的科学家。梁氏对于西方的科学精神和方法都有深切的认识,他本来就长于历史,后来更用科学方法研究历史,创下了史学统计的研究方法,这些都足以看出他对科学的笃信不移。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初三语文知识初三语文知识扩展语文学习 - 语文知识扩展 - 初三语文知识

上一篇:《梁启超史话》序
《梁启超探索》相关文章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