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语文知识扩展初二语文知识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基础知识、练习、拓展» 正文
  1.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基础知识、练习、拓展

  2. [11-19 15:43:15]   来源:http://www.85jc.com  初二语文知识   阅读:8117

概要: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基础知识、练习、拓展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字音臆(yì)断 迥(jiǒng )然 啁啾 (zhōujiū) 喈喈( jiējiē )翌( yì )日 毋宁(wúnìng ) 门枢(shū ) 铰链(jiǎoliàn )嗣后(sì) 阐(chǎn)释 臆度(duó) 宽宥(yòu )笃(dǔ)信 窒(zhì)息 幢(zhuàng)形近字乏(fá):贫乏 疲乏 泛(fàn):空泛 泛滥词语解释颖慧:聪明(多指少年)生性:从小养成的性格、习惯聊以自娱:姑且用来自寻乐趣臆断:凭主观推测来断定迥然不同:形容差别很大驱使:指推动见识:指接触事物,扩大见闻门枢:门上的转轴茫昧:模糊不清阅历:指由经历得来的知识嗣后:以后知悉:知道徒然:白白地,不起作用。阐释:阐述并解释故此:因此,所以声言:公开地用语言或文字表示臆度:臆测,主观地推测文学常识:伽利略(1564&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基础知识、练习、拓展,标签:初二语文知识扩展,http://www.85jc.com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基础知识、练习、拓展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字音

  臆(yì)断 迥(jiǒng )然 啁啾 (zhōujiū) 喈喈( jiējiē )

  翌( yì )日 毋宁(wúnìng ) 门枢(shū ) 铰链(jiǎoliàn )

  嗣后(sì) 阐(chǎn)释 臆度(duó) 宽宥(yòu )

  笃(dǔ)信 窒(zhì)息 幢(zhuàng)

  形近字

  乏(fá):贫乏 疲乏 泛(fàn):空泛 泛滥

  词语解释

  颖慧:聪明(多指少年)

  生性:从小养成的性格、习惯

  聊以自娱:姑且用来自寻乐趣

  臆断:凭主观推测来断定

  迥然不同:形容差别很大

  驱使:指推动

  见识:指接触事物,扩大见闻

  门枢:门上的转轴

  茫昧:模糊不清

  阅历:指由经历得来的知识

  嗣后:以后

  知悉:知道

  徒然:白白地,不起作用。

  阐释:阐述并解释

  故此:因此,所以

  声言:公开地用语言或文字表示

  臆度:臆测,主观地推测

  文学常识:

  伽利略(1564—1642),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早年入修道院学哲学和宗教。1581年入比萨大学学医。历任比萨大学、帕多瓦大学教授。主张研究自然界必须进行系统的观察和实验,是近代实验科学与机械唯物主义的奠基者之一。通过实验,推翻了向来奉为权威的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落下的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学说,建立了落体定律、摆振动的等时性、抛体运动规律,并确定了伽利略相对性原理,因而被认为是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的先驱。也是利用望远镜观察天体取得大量成果的第一人。他在天文学上的重要发现有力地证明了哥白尼的日心说。1632年发表《关于两种世界体系对话》,反对特勒密的地心体系,支持和发展了地动说,次年遭到罗马教廷异端裁判所判罪管制。此后他完成了《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他主张:自然之书以数学特征写成。强调只有可归结为数量特征的物理属性,如大小、形状、重量、速度等的客观存在,却否认色、香、味等物质属性的客观性。1980年罗马教廷宣布消除对伽利略的审判。

  课文内容分析

  (一)题目解说

  作为杰出的科学家的伽利略坦陈“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这本身就显得新颖精辟,有着相当的吸引力。

  (二)结构分析

  第一段:作者首先指出自己的一个重要发现的根据是“长期的经验”,可见有大量事实可作佐证。

  第二段:详细叙说了“从前有一个人”知识愈益增多却又愈感无知的过程。

  第三段:开头一句承前启后。交代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

  (三)整体感知

  1、重点段落分析

  第二段,全段文字,一次次写他知识的增加,一次次转折开去写他愈感自己的无知,紧紧扣住开头一段所写的“发现”,具有强烈的论证效果。

  2、重点语句点拨

  (1)“故此,倘若我不能准确地断定彗星的形成之因,那么我是应该受到宽宥的”,这句话涉及到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我不能准确地断定彗星的形成之因”恰恰是他天文知识丰富的反映,他一定是运用丰富的天文学知识,从多方面对彗星的成因进行探讨,但发现一切解释都不能尽如人意,从而感慨自己的无知。作者认为不能准确地断定彗星形成之因“应当受到宽宥”,显示了他的坦然,不以无知为耻。

  (2)“况且我从未声言能够做到这一点,因为我懂得它会以某种不同于我们任何臆度的方式形成”,作者充分估计到物质世界的复杂性,实事求是地表明自己不能揭开一切的奥秘。

  3、主题

  本文以人类对声音和乐音的知识愈益增多而愈感无知的情况为据,说明了人类的知识是有限的,勉励人们不断探索未知的世界,揭开事物愈来愈多的隐秘。

  4、写作特点

  1、本文用例典型,叙说生动形象。

  文章以人类对声音和乐音成因的认识逐步深化发展而又愈感困惑的事实为据,说明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用例颇为典型。叙说这个事实时,文章把千百年的认识史浓缩为一个故事,集中紧凑,生动形象,富于趣味。故事出于说明的需要,始终突出知识愈多愈感无知的一面,但在许多细微之处也有精心的考虑:如开头交代他“生在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为他的无知,比如不知笛、琴,提供了恰当的环境依据;尽力写出琴、笛的形象特征;充分表现了故事主人公的孤陋寡闻和强烈的好奇之心;细腻地写出他的探索行动,如对蝉的全方位研究,显示了他急于摆脱无知状态的心理状态,等等。构思寓言式故事,借用典型事例说明问题,是文章通俗生动而又寓意深刻。阅读全文,读者能始终保持着浓烈的阅读兴趣。

[1] [2] [3] [4] [5]  下一页


Tag:初二语文知识初二语文知识扩展语文学习 - 语文知识扩展 - 初二语文知识

上一篇:与朱元思书综合资料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