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语文课后练习初三语文课后练习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说明» 正文
  1.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说明

  2. [10-10 23:15:55]   来源:http://www.85jc.com  初三语文课后练习   阅读:8869

概要: 从以上诸例可以看出,所谓从“全豹”审视“一斑”,就是把课文跟小说中其他有关部分联系起来进行观察、分析,二者不可分离,如同看一粒棋子的作用离不开棋局一样。静止地孤立地看待课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是审视中的大忌。 再谈由“一斑”引向“全豹”。这属于教学实践范畴,一定要有充分的准备,并合理地安排教学步骤,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为此,教师必须综合考虑以下三点。 (1)从课文实际出发,恰当地确定探究的目标,不贪多而务求有得; (2)补充介绍有关的资料,必要时可指定学生课前阅读小说中有关的章节; (3)选定突破口,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例一:《智取生辰纲》 本文记述的是一场零星的小规模抢劫行动,晁盖、吴用等七人是临时集合在一起行事的,抢劫成功后又各自回家,看起来似乎并无深意,但仔细推敲起来却大不然:首先,这次抢劫跟山野强人打家劫舍的行动截然不同,晁、吴等人都有明确的认识,他们反对酷吏贪官,只是夺取这些人手中的“不义之财”,并不为害一方,他们的行动具有明显的反贪性质。其次,抢劫的直接对象一个是权势煊赫的统治者当朝宰相蔡太师(受礼人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说明,标签:初三语文课后习题答案,http://www.85jc.com
从以上诸例可以看出,所谓从“全豹”审视“一斑”,就是把课文跟小说中其他有关部分联系起来进行观察、分析,二者不可分离,如同看一粒棋子的作用离不开棋局一样。静止地孤立地看待课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是审视中的大忌。
再谈由“一斑”引向“全豹”。这属于教学实践范畴,一定要有充分的准备,并合理地安排教学步骤,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为此,教师必须综合考虑以下三点。
(1)从课文实际出发,恰当地确定探究的目标,不贪多而务求有得;
(2)补充介绍有关的资料,必要时可指定学生课前阅读小说中有关的章节;
(3)选定突破口,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例一:《智取生辰纲》
本文记述的是一场零星的小规模抢劫行动,晁盖、吴用等七人是临时集合在一起行事的,抢劫成功后又各自回家,看起来似乎并无深意,但仔细推敲起来却大不然:首先,这次抢劫跟山野强人打家劫舍的行动截然不同,晁、吴等人都有明确的认识,他们反对酷吏贪官,只是夺取这些人手中的“不义之财”,并不为害一方,他们的行动具有明显的反贪性质。其次,抢劫的直接对象一个是权势煊赫的统治者当朝宰相蔡太师(受礼人),一个是一府之长的梁中书(送礼人),抢劫的后果不言而喻,没有超人的胆略,决不会贸然行事。最后,动手的时间和地点都选择得极佳,麻痹对方的手段又极高明,这些都显示了带头人晁盖、吴用有卓越的组织领导能力。由此看来,这次行动虽谈不上起义,但至少表明晁、吴等人已具备了起义的条件,可算得起义的前奏──待到后来,在石碣村击败前来“捕盗”的官兵,随后又夺取了梁山泊的领导权,组织队伍迎战大批官军,这就顺理成章地揭开了起义的序幕。准此,我们可以拟定实践方案如下:
探究的目标是:“智取生辰纲”的深层意义。
突破口是:“智取”的行动算得起义否?
补充资料:①在介绍《水浒》梗概时略说梁山起义军发展的几个阶段:晁盖、吴用等初建根据地;扩编队伍,大战官军并消灭地主武装;临时性出击,攻城略地。②要求学生课外阅读《水浒》第十九回《林冲水寨大并火,晁盖梁山小夺泊》及第二十回上半回《梁山泊义士尊晁盖》。
例二:《香菱学诗》
本文记薛蟠侍妾香菱学习写诗的经过,看似闲笔,其实也是有深意的。香菱是贾府侍妾辈中惟一喜爱诗歌的人,她文化底子很薄,却不仅学会了写诗,而且写出了好诗,这就证明了她有美好的资质。作者在给她的谶语中曾写道:“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这是以她的美好资质跟平生的不幸遭遇相比照,用以引发读者对她的深刻同情,怜其才而哀其生。更有甚者,人们还会因此而反思:如果不是她住到大观园里来,有众多姐妹关心她,指导并鼓励她,她的才能岂不永远埋没下去,不为人知?这又表明大观园是一个与外面黑暗世界形成强烈反差的光明天地。所有这些,都足以发人深思。准此,也可以拟定实践方案如下:
探究的目标是:①香菱的美好资质及作者塑造这个人物形象的意图;②从香菱学诗有成看大观园中的人际关系。
突破口是:①“……我们成日叹说可惜他这么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可见天地至公。”试结合香菱的历史说说宝玉此话所蕴含的意思。②说说香菱《咏月》第三稿好在哪里。如果香菱不来大观园居住,能写出这样的好诗吗?
补充资料:①学生自读应天府门子谈香菱身世一节内容(见《红楼梦》第四回);②教师转述“美香菱屈受贪夫棒”一节内容(见《红楼梦》第八十回)。
必须指出,所谓从“一斑”引向“全豹”是个比喻的说法,意即从一个故事稍稍向外扩展,延及跟它关系最为密切的部分;超出这个范围,讲得过多,也可能走向自身愿望的反面。
最后,谈一点希望。
从“一斑”到“全豹”,这是对学生进行长篇小说阅读起步训练的一种有效方式。在这样的训练中,要坚决防止独重一头的倾向,更不可顾此失彼;“一斑”和“全豹”是辩证的统一体,合之则双美,离之则两伤。因此,我们教读课文,要善于抓住重点、难点,不搞烦琐的分析;探究有关全局的问题,务求少而精,力避旁逸斜出,节外生枝,一定要使二者如同泉水流进江河一样,自然地融为一体。过去我们在这个方面做得不多,依然缺乏经验,但我相信,只要我们敢于尝试,就一定能创造出有益的经验来。

点击查看: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各课教学设计汇总

编辑推荐: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各课学案汇总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各单元测试题及答案汇总

小编寄语:欢迎来www.85jc.com,为了方便您寻找资料,信息,请将本页加入收藏!

上一页  [1] [2] 


Tag:初三语文课后练习初三语文课后习题答案语文学习 - 语文课后练习 - 初三语文课后练习

上一篇: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故乡》同步练习及答案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