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语文课后练习初二语文课后练习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及答案» 正文
  1.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及答案

  2. [10-10 23:15:55]   来源:http://www.85jc.com  初二语文课后练习   阅读:8983

概要: 6、如: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白驹过隙等等。 (三)《鸟有聋的吗?》 1、面面相觑 恍然大悟 2、射 射 抽 3、(a)说明阿姨从未想过“鸟是否有耳聋的”这个问题,对孩子的提问感到心虚。(b)阿姨没想到自己一再表扬的刘明也站起来反对她,感到尴尬、难堪,不止如何收场。 4、第一层:⑴-⑷,错答问题,阿姨不语;第二层:⑸-⑻,答对问题,阿姨满意;第三层:⑼-⒄,争论问题,阿姨发怒,难堪。 5、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 6、粗暴、武断、固执,不能因势利导,教育思想、教育方法落后,陈旧。 拓展阅读: (一)《“诸葛亮”借西风》: 1、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2、承上启下。 3、现代天气预报的准确性。 4、(1)天气预报,(2)人工影响天气;“气象学的最终目的并非是天气预报……变成现实。” 5、A (B项“几千年来人们呼风唤雨的神话早已成为了现实”说法不当,因为“这些人工影响天气的办法,目前还只能改变局部地区的天气。至于对大范围天气或气候的控制,只能提出了一些设想。”C项不当,因为“对大范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及答案,标签:初二语文课后习题答案,http://www.85jc.com
6、如: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白驹过隙等等。
(三)《鸟有聋的吗?》
1、面面相觑 恍然大悟
2、射 射 抽
3、(a)说明阿姨从未想过“鸟是否有耳聋的”这个问题,对孩子的提问感到心虚。(b)阿姨没想到自己一再表扬的刘明也站起来反对她,感到尴尬、难堪,不止如何收场。
4、第一层:⑴-⑷,错答问题,阿姨不语;第二层:⑸-⑻,答对问题,阿姨满意;第三层:⑼-⒄,争论问题,阿姨发怒,难堪。
5、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
6、粗暴、武断、固执,不能因势利导,教育思想、教育方法落后,陈旧。
拓展阅读:
(一)《“诸葛亮”借西风》:
1、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2、承上启下。
3、现代天气预报的准确性。
4、(1)天气预报,(2)人工影响天气;“气象学的最终目的并非是天气预报……变成现实。”
5、A (B项“几千年来人们呼风唤雨的神话早已成为了现实”说法不当,因为“这些人工影响天气的办法,目前还只能改变局部地区的天气。至于对大范围天气或气候的控制,只能提出了一些设想。”C项不当,因为“对大范围天气或气候的控制,只能提出一些设想”,还未开始行动,估计要到下个世纪才有可能进行。D项不当,因为到下世纪能否改变大范围的天气或气候,进而改变整个地球的气候,只是一种估计,目前还不能下结论。故选A项。)
6、如:层次清楚;材料准确丰富;语言生动准确;过渡自然,衔接紧密等。写出一点即可。
(二)《计时的变迁》
1、圭、沙斗、漏壶;机械钟表;石英电子钟。
2、是为了生动地引出下文对古代计时方法的说明。
3、作比较、引用。作用是:生动地说明现代生活中人们时间观念增强了。语言活泼有趣,浅显易懂,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4、造型新颖,走时准确,功能完备。
5、因为现代科学技术需要精确到百万分之一秒乃至百亿分之一秒的标准时间,若用分秒计算,会“差之毫秒,失之千里”。
6、如: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白驹过隙等等。

(三)《鸟有聋的吗?》
1、面面相觑 恍然大悟
2、射 射 抽
3、(a)说明阿姨从未想过“鸟是否有耳聋的”这个问题,对孩子的提问感到心虚。(b)阿姨没想到自己一再表扬的刘明也站起来反对她,感到尴尬、难堪,不止如何收场。
4、第一层:⑴-⑷,错答问题,阿姨不语;第二层:⑸-⑻,答对问题,阿姨满意;第三层:⑼-⒄,争论问题,阿姨发怒,难堪。
5、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
6、粗暴、武断、固执,不能因势利导,教育思想、教育方法落后,陈旧。
写作点拨
这篇文章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分析某些珍稀动物灭亡的情况,指出环境对动物生存的威胁。或者运用想像和联想,描述过去或将来某些动物绝种时的情形,想像要合理,语言应生动形象,可注重场面描写、细节描写,突出动物和人类应在地球上和睦共处、相互依存的主旨。文章表达力求条理清晰,思想深刻。
思路一
你可以写现实生活中环境对动物生命的威胁,写成一篇说明文,来阐明事理。如郭治的《秃鹰之死》,作者从光化学烟雾、有毒化合物、潜在的核污染、石油泄漏等几个方面,说明工业“三废”给全球带来的危害,从而让人类醒悟,增强环保意识,保护珍稀动物,让它们和人类相依相存。
思路二
此文也可写成一篇记叙文,面对人类滥杀动物,造成不远的将来某些珍稀物种的灭绝,从而引起人们的关注,并采取的相应的措施。你可以想像某种动物濒临灭亡时的情形,可采用第一人称自述的形式,语言生动流畅,立意深刻。
例文
最后一只猴子的自述
丁艳
多少个世纪中,我只是地球上一只普通的动物,整天四处奔波--为寻觅食物,也为逃避高级动物的捕杀。可是,现在,我却成了高级保护对象,被成百个高级动物侍候着。多么奇妙的事啊!
高级动物--也就是自称人类的动物,给我制作了一大片“树林”。林中有“山”、有“瀑”,有“花”、有“鸟”,还有满枝头的“果实”。可是,山不巍峨,瀑不壮观,花不芬芳,鸟不歌唱,更不用说,果实也不能吃。尽管如此,每天还是有许多人类来观赏这假林假山以及假林中真实的我。据说,这星球上已不存在哪怕是一小片真正的树林了,而我,已成了这星球惟一的低级动物。每当我看见人类进入“林中”后所表现出的欢欣时,我就想,若他们看见了真正的大森林,不知会有什么样的表情。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初二语文课后练习初二语文课后习题答案语文学习 - 语文课后练习 - 初二语文课后练习

上一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及答案》相关文章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