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语文课后练习初二语文课后练习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及答案» 正文
  1.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及答案

  2. [10-10 23:15:55]   来源:http://www.85jc.com  初二语文课后练习   阅读:8983

概要:内容预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同步训练 第18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Ⅰ.基础知识应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遗骸() 劫难() 褶皱() 追溯() 2、下列字形全对的一组是( ) A骨骼 蟾蜍 飘移 深渊 B驮着 汇聚 分裂 爆发 C措施 致蜜 趋势 膨胀 D携带 悲残 舒适 流逝 3、解释词语 ⑴追溯:。 ⑵劫难:。 4、阿西莫夫是--国---作家和---家。两篇短文均选自。 5、《被压扁的沙子》一文说明的中心是( ) A.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B.恐龙灭绝的原因是“撞击说”和“火山说”。 C.斯英石只出现在沙子强烈挤压的地方。 D.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6、判断下列标点符号的作用 ⑴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 句中的双引号表示--。 ⑵如果二氧化硅(即非常纯的沙子)处于超高压的状态,那么它的原子相距很近,从而变得极为致密。 句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及答案,标签:初二语文课后习题答案,http://www.85jc.com

内容预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同步训练
第18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Ⅰ.基础知识应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遗骸() 劫难() 褶皱() 追溯()
2、下列字形全对的一组是( )
A骨骼 蟾蜍 飘移 深渊 B驮着 汇聚 分裂 爆发
C措施 致蜜 趋势 膨胀 D携带 悲残 舒适 流逝
3、解释词语
⑴追溯:----------------。
⑵劫难:----------------。
4、阿西莫夫是--国---作家和---家。两篇短文均选自----。
5、《被压扁的沙子》一文说明的中心是( )
A.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B.恐龙灭绝的原因是“撞击说”和“火山说”。
C.斯英石只出现在沙子强烈挤压的地方。
D.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6、判断下列标点符号的作用
⑴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
句中的双引号表示----------。
⑵如果二氧化硅(即非常纯的沙子)处于超高压的状态,那么它的原子相距很近,从而变得极为致密。
句中的括号表示--------。
7、根据语境,完成仿句
科学是美丽的,它是开在人类心灵之野的一朵玫瑰,是闪在广袤宇宙的一颗明星,是--------,是------------。
8、你还知道有关“恐龙”的其他情况吗?请写下来与同学交流一下。----------。
Ⅱ.课内精段赏析
(一)
⑴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⑵如果把这个发现与南极大陆联系起来,这比仅考虑恐龙来说要重要的多。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呢?恐龙实际上并不适应寒冷的气候,现代的两栖动物(青蛙和蟾蜍是人人皆知的现代两栖动物)更不适应南极气候。但1986年在南极地区确实发现了这种古老的两栖动物化石。
⑶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自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
⑷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拚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 ),而另一些则( )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 )。“板块构造” 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⑸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有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当板块继续运动时,大陆又重新被分离开。
1、选文第⑵段加点的“这个发现”指--------------。
2、第⑵段划线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3、第⑶段的文句在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的作用分别是:---------------------------。
4、第⑷段空白处应填的词语恰当的是( )
A.挤压 拉开 俯冲 B. 俯冲 挤压 拉开
C.拉开 俯冲 挤压 D. 拉开 挤压 俯冲
5、“‘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一句中的“几乎”一词可否去掉,为什么?-----。
6、结合第⑸段说一说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二)
1961年,一位名叫S.M.斯季绍夫的原苏联科学家发现,如果二氧化硅(即非常纯的沙子)处于超高压的状态,那么它的原子相距很近,从而变得极为致密。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这种被压扁的沙子因此被称为“斯石英”。
斯石英并不十分稳定,原子之间靠得太近以至于它们又出现互相排斥的趋势,最后又变为普通沙子。然而,由于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致密,所以这种反弹变化进行得非常缓慢,从而使斯石英可保持数百万年。
金刚石的形成与此相同。金刚石中的碳原子被挤压的异常紧密,它们同样存在一个向外扩散并且恢复为普通碳的趋势。在通常条件下,这也需要数百万年。
如果你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就可使这种变化加快。增温可以增加原子的能量,使它们之间能够相互分离,返回到原始状态。因此,如果在850C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沙子。(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初二语文课后练习初二语文课后习题答案语文学习 - 语文课后练习 - 初二语文课后练习

上一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及答案》相关文章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