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语文知识综合知识修辞疑难突破与运用指向» 正文
  1. 修辞疑难突破与运用指向

  2. [10-10 23:18:48]   来源:http://www.85jc.com  综合知识   阅读:8777

概要: 而下面两句则属比拟。 月亮一露面,满天的星星惊散了。 真理它却不会弯腰。 3、三类夸张 夸张分三类,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 (1)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 例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 例如: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3)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 例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又如宋代范仲淹《御街行》中的“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也是。 夸张就是用言过其实的方法,突出事物的本质,或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 4、对偶、排比与对比 对偶是把字数相等、结构相同、结构相称、节奏相应、意义相关的两个句子或词组对称地排在一起的一种修辞手法,

修辞疑难突破与运用指向,标签:综合知识大全,http://www.85jc.com

而下面两句则属比拟。

月亮一露面,满天的星星惊散了。

真理它却不会弯腰。

3、三类夸张

夸张分三类,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

(1)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

例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

例如: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3)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

例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又如宋代范仲淹《御街行》中的“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也是。

夸张就是用言过其实的方法,突出事物的本质,或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

4、对偶、排比与对比

对偶是把字数相等、结构相同、结构相称、节奏相应、意义相关的两个句子或词组对称地排在一起的一种修辞手法,有正对、反对和流水对三种。

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语气相同或相近的句子,而且内容相似,上下相连组成的句群。排比句的作用是加强语气,层次清晰,使文章有节奏。

如:工作,工作,衰弱到不能走路还是工作,手像芦柴棒一般的瘦,身体像弓一般的弯,面色像死人一般的惨,咳着,喘着,淌着冷汗,还是被压迫着做工。”

对比是把两种相对意义的素材放在一起作比较,强调矛盾的对立性,以揭示深层次的主题思想。

如:当面不说,背后乱说。

5、设问与反问

反问与设问有如下区别:

(1)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反问则明确表示肯定和否定的内容。

(2)反问的作用主要是加强语气,设问的作用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

(3)设问自问自答或不答,反问则是寓答于问,答在其中。

如: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

这句属于反问。

而下句则属于设问:

谁是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志愿军战士,他们是新时期最可爱的人。

能区别如下易混修辞手法,有两个作用,一是利于学生根据语境去判断修辞手法使用是否得当,进而辨其优劣。

运用指向:

修辞的考查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对常见的修辞手法进行辨认与理解,这类考查近年来,几乎没出现;二是根据表达语意的需要,正确灵活地运用修辞手法,能够理解修辞语句所表达的内容和作用,能够评价修辞语句运用的优劣,能够根据要求运用修辞手法。

从2011年的高考题来看,没有单独设题,而是将修辞融入其他考点,综合考查学生对常见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力。下面说说综合题型。

一、结合仿写、扩写、变换句式考查修辞运用能力:

例1: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辽宁卷

人生如一首诗,应该多一些悠扬的抒情,少一些愁苦的哀怨;

人生如一幅画,应该多一些亮丽的着色,少一些灰暗的点染;

人生如一支歌,应该多一些激昂的欢唱,少一些悲观的咏叹。

【解题指要】1、内容要合理2、比喻要贴切,对比要鲜明3、句式要相同。

二、通过语体转换、拟对联、图文转换等语言表达形式考查修辞运用能力:

假如你是广播电台少儿栏目的主持人,请根据少儿听众的特点,重新表述下面一段文字的划线部分。不得改变原意。不超过80个字。(5分)——山东卷

蔚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碧绿的草地上,一条小溪潺潺流过,水中的卵石清晰可见。溪边坐着一位长髥老者,面容清瘦,双眼炯炯有神。

参考答案:一条小溪哗哗啦啦地流着,水里有好些圆溜溜的的石头,像鸡蛋似的,看得可清楚了。溪边坐着一位老爷爷,脸瘦瘦的,胡子长长的,像银须,那双眼睛可有精神啦!

【解题指要】1、口语化2、借助比喻让语言形象起来。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综合知识综合知识大全语文学习 - 语文知识 - 综合知识

上一篇:语言运用“修辞手法”复习指津
《修辞疑难突破与运用指向》相关文章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