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语文知识综合知识例谈词语解读方法» 正文
  1. 例谈词语解读方法

  2. [10-10 23:18:48]   来源:http://www.85jc.com  综合知识   阅读:8650

概要: 再说那个“惜”字,前面“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是过渡,更是一种告示:多少历史人物,为日月增光,为山河添彩,他们值得敬重,他们值得崇拜!此语一出,下文“惜”的含义也就不那么唐突,不那么显出作者的狂妄自大,并共同为最后主旨句的出现做了不同的铺垫,这样的思路使得下半阙的情感也就变化有致了。当我们读到最后一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不能不让我们猛然醒悟:惜得有道理,惜得恰到好处,惜得意味无穷,既没有恶意贬低杰出的历史人物,又很酣畅地褒扬了当今的“风流人物”。妙哉,“惜”也! 用“扩展分析法”去理解词语,视角会更准确,认识会更清晰,答案会更全面。 词语解读到此似乎已功德圆满,可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了。其实不然,此时如果我们能很好地运用“比较分析法”,就会发现词语解读又迎来了一片全新的天地。 这种方法是选取相同文本或不同文本之间的词语,通过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比较方式,以期获得更开阔、更深刻的解读。 先说说相同文本的词语比较。我们不妨再举以上两个词语例,这一次把它们放一起思考:都是

例谈词语解读方法,标签:综合知识大全,http://www.85jc.com

再说那个“惜”字,前面“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是过渡,更是一种告示:多少历史人物,为日月增光,为山河添彩,他们值得敬重,他们值得崇拜!此语一出,下文“惜”的含义也就不那么唐突,不那么显出作者的狂妄自大,并共同为最后主旨句的出现做了不同的铺垫,这样的思路使得下半阙的情感也就变化有致了。当我们读到最后一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不能不让我们猛然醒悟:惜得有道理,惜得恰到好处,惜得意味无穷,既没有恶意贬低杰出的历史人物,又很酣畅地褒扬了当今的“风流人物”。妙哉,“惜”也!

用“扩展分析法”去理解词语,视角会更准确,认识会更清晰,答案会更全面。

词语解读到此似乎已功德圆满,可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了。其实不然,此时如果我们能很好地运用“比较分析法”,就会发现词语解读又迎来了一片全新的天地。

这种方法是选取相同文本或不同文本之间的词语,通过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比较方式,以期获得更开阔、更深刻的解读。

先说说相同文本的词语比较。我们不妨再举以上两个词语例,这一次把它们放一起思考:都是单音节词,朗读时都必须有明显的停顿以示强调,在上下阙中都有领起的作用,这也就决定了它们都在本诗中至关重要,重点解读它们也就理所当然。他们又有很多的不同:“望”是一种动作,可以间接表达激动、喜悦、自豪、崇拜等感情,“惜”是心理活动,直接和间接表达出尊敬、惋惜、自信、豪迈等感情;“望”字后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北国雪景,动静相间,虚实结合,表现了诗人独特的世界观,“惜”字后为我们品评人物,纵横捭阖,一气呵成,表现了诗人不俗的历史观;“望”是“惜”的由来,让这首词具有了诗情画意的美,“惜”是“望”的生发,让这首词具有了评古论今的理趣……两词之间实际上既有差异又有着许多的联系。

再说说不同文本的词语比较。这里就举同样出自初中课本的杜甫《望岳》和《登楼》为例。三首诗都是登高望远,都是写景抒情,因此也就有了可比性。

《望岳》一诗以“望”字统摄,通过虚实结合的写法,描写自己眼中的泰山,并抒发内心无限感慨,与《沁园春·雪》有许多相似之处,这里且不说。单就最后两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来比较,就有不少异曲同工之妙。“会当凌绝顶”让我们体会到了两位诗人相同的豪情与壮志,“一览”之下,“众山”变“小”,这和毛泽东将天下景观尽收眼底又何其相像?年轻的杜甫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乐观精神,昂扬向上、兼济天下的远大抱负,不正是我们在《沁园春·雪》中已经感受过的吗?“一览”之下,雄心勃勃的杜甫朝气蓬勃地向我们走来,一“望”之下,雄才大略的毛泽东意气奋发地向我们走来,两个不同世纪的伟人在他们通过艺术想象创造出来的经典画面中走到了一起!

如果说这是一种异中求同方式的话,那么下面的分析就是同中求异了。

我们把焦点放在《登楼》最后一联“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上,其诗意是:可叹蜀后主刘禅那样重用宦官的昏君,竟也和诸葛武侯一样,专居祠庙,受后人顶礼膜拜!天晚了,我姑且吟诵《梁父吟》,希望自己也能够有诸葛亮那样的际遇。表面上看与《沁园春·雪》十分相像,同是点评古人,同是表达志向,但深入探究,其心境迥然有别:杜甫“怜”的对象是阿斗,是昏君;毛泽东“惜”的对象却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诗人的境界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杜甫的“怜”情感单一,只是在抱怨、发牢骚而已,把自己的希望与前途寄托在别人身上,全没有青年时期的傲视一切、奋发有为的情怀,有的只是怨天尤人的悲悯情绪;毛泽东的“惜”却是情感丰富,气度不凡,对历史伟人既鲜明表达崇敬之情,又大胆指其不足,显露了自己非同一般的宽阔胸襟和伟大气魄,大有数风流人物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概!两相比较,高低也就分明了。

不比不知道。运用合理的比较,词语分析就会有新的视野、新的发现,并生发出更多“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来!

以上的分析可以让我们形成如下的结论:一是词语解读的对象应该在全文理解中起关键作用;二是词语解读的基础需要具备微观和宏观的视野;三是解读的内容必须是有原文依据的、合理的分析,而不是脱离原文的、牵强的、故弄玄虚的理解。

词语解读是现代教师应该重视的必修课。深刻而恰切的解读有助于正确理解文本,有助于提高课堂实效,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上一页  [1] [2] 


Tag:综合知识综合知识大全语文学习 - 语文知识 - 综合知识

上一篇:“借代”“借喻”实练
《例谈词语解读方法》相关文章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