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课外作业 上网查找西汉时的有关资料,谈谈你对苏武这一历史人物的认识。第二课时导语设计“苏武牧羊”的故事千古传唱,他为了远大的理想,为了亲爱的祖国,餐冰卧雪、不辱使命,义无反顾地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坚守住了自己的信念。今天,让我们来走近苏武。分析鉴赏一、一起仔细研读卫律和李陵对苏武的劝降这部分内容,说说卫律和李陵对苏武的劝降辞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这样?明确:卫律卖国求荣,投降匈奴,一心想立功表现,所以说辞飞扬跋扈、软硬兼施想迫使苏武投降。李陵有不得已的苦衷而投降匈奴,内心还对故国依依眷恋,面对的又是故友,内心情感十分复杂,所以说辞较为坦诚,但又透出酸涩、忧愤与无奈。二、对于卫律和李陵的劝降,苏武的回答在措辞和态度上有什么不同?明确:面对不可一世的卫律,苏武整气凛然、怒目呵斥,措辞坚决,与对方进行激烈的斗争。而面对故友时,苏武一方面有悲在心,为故友感到惋惜,措辞较柔和,另一方面坚持心中的原则,在投降问题上说话斩钉截铁、毫不退让。三、请用自己的话分别总结卫律、李陵、苏武的性格特征,再次感受苏武的人格魅力。明确:
《苏武传》教案设计,标签:高二语文教学设计,http://www.85jc.com课外作业 上网查找西汉时的有关资料,谈谈你对苏武这一历史人物的认识。
第二课时
导语设计
“苏武牧羊”的故事千古传唱,他为了远大的理想,为了亲爱的祖国,餐冰卧雪、不辱使命,义无反顾地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坚守住了自己的信念。今天,让我们来走近苏武。
分析鉴赏
一、一起仔细研读卫律和李陵对苏武的劝降这部分内容,说说卫律和李陵对苏武的劝降辞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这样?
明确:卫律卖国求荣,投降匈奴,一心想立功表现,所以说辞飞扬跋扈、软硬兼施想迫使苏武投降。
李陵有不得已的苦衷而投降匈奴,内心还对故国依依眷恋,面对的又是故友,内心情感十分复杂,所以说辞较为坦诚,但又透出酸涩、忧愤与无奈。
二、对于卫律和李陵的劝降,苏武的回答在措辞和态度上有什么不同?
明确:面对不可一世的卫律,苏武整气凛然、怒目呵斥,措辞坚决,与对方进行激烈的斗争。而面对故友时,苏武一方面有悲在心,为故友感到惋惜,措辞较柔和,另一方面坚持心中的原则,在投降问题上说话斩钉截铁、毫不退让。
三、请用自己的话分别总结卫律、李陵、苏武的性格特征,再次感受苏武的人格魅力。
明确:卫律:傲慢自大、阴险狡诈,是个卖国求荣的小人。
李陵:对汉朝还有感情,对自己叛国的行为也深感羞愧,但意志不够坚定,对国家不够忠诚,因为一己之私背叛祖国而投靠匈奴,而后又后悔不已,说明他懦弱且意志不坚定。
苏武:忠君爱国、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忠贞不渝、坚忍不拔的英雄。
四、精读课文,说说作者是怎样巧妙地运用对比、反衬的写作手法的。
明确:在苏武这个具有坚定的民族气节的人物形象周围,环绕着一批屈节仕敌的投降者,如卫律、张胜、李陵等。他们当中,有的还数次易节,这种出尔反尔、反复无常的态度更鲜明地衬托出苏武持志如一、坚贞不移的高贵品质。卫律劝降张胜和苏武时,采用了同样的威胁手段:举剑欲击。面对生死存亡的考验,张胜请降,而“武不动”;面对荣华富贵的诱惑,卫律自以为得计了,而“武不应”。同样是家庭惨遭不幸,皇上不明,臣下深受冤屈,李陵绝望了,苏武却仍然一片赤诚。正是在这层层衬托下,苏武的形象才格外显得高大。
合作探究
一、苏武在被囚禁流放以前两度想自杀,后来又想方设法要活下去。这是否矛盾?
明确:不矛盾。苏武在胡地以维护国家民族尊严作为自己的崇高使命和行为准则。匈奴对苏武等人的劝降实际上匈奴与汉朝的一次对峙,关乎国家尊严、民族气节。事发时他已意识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重负国”是因为事先没有发现副使张胜的阴谋而导致祸及国家,苏武意识到,一旦被匈奴审讯,就会给国家带来羞辱,所以要自杀以避免受讯。后来,在审讯时被卫律威逼利诱,他在说完一番大义凛然的话后引刀自刺,一是以行动表示坚决不投降的决心,二是要为国家雪耻。匈奴明白了苏武的决心,知道权威、富贵无法征服他,便以摧残苏武肉体的方式来征服其意志。所以苏武采取的反抗方式也由以前的求死而变成以后的求生,他要在各种艰难困苦中坚强地活下去,但活的前提与支柱依然是汉朝使者的身份,所以他“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从全文来看,苏武将生死全然置之度外,一心考虑的是汉朝的荣誉与利益,所以在局势变化的情况下,他的对抗方式也在发生变化。
二、苏武历来为人称道的是他的不辱气节、忠于国家的坚强品质,但也有人认为他的忠心是一种愚忠。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这个题目涉及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对历史人物,我们不能求全责备,对特定的历史人物,我们只能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评价。在封建社会,爱国是和忠君联系在一起的,人们对苏武忠君思想的颂扬就是颂扬他的爱国情操,这是无可厚非的。但对待苏武的思想,我们要学会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
三、汉武帝是历史上很有成就的一位君王,请大家通过文中李陵的表述,分析一下晚年的汉武帝有哪些不近人情的方面,并结合播出的电视剧《大汉天子》和《汉武大帝》,分析一下汉武帝是否为一代圣主。
(李陵陈述了晚年的汉武帝近于昏庸。一心忠君的苏武的哥哥苏嘉,只因“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就“劾大不敬”,拔剑自刎;苏武的弟弟苏贤因为拘捕案犯不得,惧怕汉武帝的处罚,惶恐饮药而死;因公事被拘匈奴的苏武,妻子改嫁,儿女无依,可见武帝对朝中臣子一点体恤、关怀也没有。由上面几点可看出汉武帝的确有愧圣主的名号。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
推荐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