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教师总结引申:同学们的分析很有见地。在我国历史上有过不少像贾谊一样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如战国时代有为楚国前途大声呼喊“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的爱国诗人屈原;南宋有“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的忧患诗人陆游;有希望“试手补天裂”“西北洗胡沙”的爱国词人辛弃疾……这种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传统在正直而富有理想的知识分子身上是一脉相承的。现在请大家回想一下,哪些句子体现了作者的忧思满怀、语重心长?学生思考、吟诵。三、课堂小结贾谊以其纵观天下,通览古今的博学与睿智,将炽热的爱国之情洋溢于字里行间,确实才调无伦。四、分类归纳文言知识1.教师提问:请找出本文中所有的词类活用现象,并初步归纳其活用的规律。学生讨论明确。教师总结:资料显示(投影或多媒体)A.名词的活用例句 活用类型 释义 席卷、包举、囊括 名词作状语 像席子、包裹、布袋一样 天下云集响应 同上 像云一样、像声音一样 赢粮而景从 同上 像影子一样 内立法度,南取汉中 同上 在国内、向南 序八州而朝同列 名词动用 招致 履至尊而制六合 同上 登上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同上 用破
高一语文《过秦论》教案,标签:高二语文教学设计,http://www.85jc.com学生思考、吟诵。
三、课堂小结
贾谊以其纵观天下,通览古今的博学与睿智,将炽热的爱国之情洋溢于字里行间,确实才调无伦。
四、分类归纳文言知识
1.教师提问:请找出本文中所有的词类活用现象,并初步归纳其活用的规律。
学生讨论明确。
教师总结:
资料显示(投影或多媒体)
A.名词的活用
例句
活用类型
释义
席卷、包举、囊括
名词作状语
像席子、包裹、布袋一样
天下云集响应
同上
像云一样、像声音一样
赢粮而景从
同上
像影子一样
内立法度,南取汉中
同上
在国内、向南
序八州而朝同列
名词动用
招致
履至尊而制六合
同上
登上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同上
用破瓮作 用草绳系
教师归纳:活用规律:名词作状语,名词放在动词前,1、2、3句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和状态,第4句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或方位。
名词活用作动词,第5句和第7句,两个名词连用,表示事物的动作意义;第6句,名词和动词用“而”连接,这个名词常用如动词。
B.动词的活用
例句
活用类型
释义
追亡逐北
动词作名词
逃走的人
却匈奴七百余里
使动用法
使……退却
约从离衡
使动用法
使……离散
序八州而朝同列
使动用法
使……朝拜
外连横而斗诸侯
使动用法
使……争斗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使动用法
使……灭亡
教师归纳:活用规律:动词用作名词,动词在句中充当宾语,如例1。动词的使动用法,例2、3、6句,不及物动词带了宾语,4、5句,动作对它的宾语含有“使它怎样”的意思,这说明这些动词都产生了使动用法。
C.形容词活用
例句
活用类型
释义
会盟而谋弱秦
形容词使动
使……弱
以弱天下之民
形容词使动
使……弱,削弱
以愚黔首
形容词使动
使……愚蠢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形容词动用
变小,变弱
教师归纳:活用规律:形容词后带有宾语,且对它的宾语含有“使它怎样”的意思,说明形容词用作动词,表示使动的意义,如例1、2、3。
2.提问:课后思考练习第三题中有6个实词,归纳其一词多义,力求在动态的语境中辨析词义。
学生逐一明确。
教师归纳总结。
资料显示(投影或多媒体)
①制
例句
出处
释义
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
《齐桓晋文之事》
制作、缝制
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
《后汉书·张衡传》
制造、制作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赤壁之战》
压制、控制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过秦论》
制服
王寥、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过秦论》
统率、指挥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养足以事父母
《齐桓晋文之事》
规定、制定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岳阳楼记》
规模
②亡
例句
出处
释义
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
逃跑、逃脱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过秦论》
丢失、失去
燕虽小国而后亡
《六国论》
灭亡、消亡
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
《赤壁之战》
死亡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过秦论》
逃兵、逃亡的人
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
通“无”,没有
吞二周而亡诸侯
《过秦论》
使动用法,使……灭亡
③固
例句
出处
释义
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过秦论》
牢固、坚固(的地势)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孟子》
巩固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
推荐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