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语文教案设计高一语文教案设计《别了,不列颠尼亚》说课稿» 正文
  1. 《别了,不列颠尼亚》说课稿

  2. [11-18 13:34:54]   来源:http://www.85jc.com  高一语文教案设计   阅读:8861

概要:明确:“不列颠尼亚”号和巨幅紫金花图案形成鲜明对比,说明英国在香港的统治即将结束,而作为特别行政区象征的紫金花图案将在香港上空冉冉升起,香港即将回归祖国。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明确:短短13个字,运用对比手法,包含着无穷的意蕴:当年从海上耀武扬威地来,今天黯然的从海上离去,胜利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五)我们该如何理解结语中“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明确:①现实场景。1841年,大英帝国横跨印度洋而来;1997年,“不列颠尼亚”号黯然从海上离去。②历史轮回。“从海上来”标志英国对香港的殖民统治正式开始;“从海上去”标志着香港脱离英统,回归祖国。作者没有任何修饰性的语言,然而就在这不动声色的描写中,胜利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六)这篇别具特色的报道体现出较高的政策把握水平和驾驭文字的能力。在有关香港回归的报道中,可以说英方撤离报道的难度最大。既不能只写中方,又要完整反映英方撤离的情

《别了,不列颠尼亚》说课稿,标签:高一语文教学设计,http://www.85jc.com

  明确:“不列颠尼亚”号和巨幅紫金花图案形成鲜明对比,说明英国在香港的统治即将结束,而作为特别行政区象征的紫金花图案将在香港上空冉冉升起,香港即将回归祖国。

  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明确:短短13个字,运用对比手法,包含着无穷的意蕴:当年从海上耀武扬威地来,今天黯然的从海上离去,胜利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五)我们该如何理解结语中“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明确:①现实场景。1841年,大英帝国横跨印度洋而来;1997年,“不列颠尼亚”号黯然从海上离去。

  ②历史轮回。“从海上来”标志英国对香港的殖民统治正式开始;“从海上去”标志着香港脱离英统,回归祖国。

  作者没有任何修饰性的语言,然而就在这不动声色的描写中,胜利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六)这篇别具特色的报道体现出较高的政策把握水平和驾驭文字的能力。在有关香港回归的报道中,可以说英方撤离报道的难度最大。既不能只写中方,又要完整反映英方撤离的情况;既不能对英方讽刺挖苦,又要突出殖民统治结束的象征意义。你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体会作者的苦心?

  如课文中“最后”一次的多次出现,强调英国对香港长达150多年的统治终于结束了,中华民族百手来的耻辱被洗雪,中国人民终于可以在自己的国土上行使主权,扬眉吐气了。

  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日落仪式”的背景一是“泊在港湾中的‘不列颠尼亚’号,一是‘紫荆花图案’作为英国告别仪式的背景,标志着英国对中港150年来的殖民统治结束和香港自治的新的历史阶段的开始。

  全文最后一句语言庄重而含蓄,有深刻含义。“从海上来”指当年不可一世的英国远征军强占了中国的领土,开始殖民统治。“从海上去”指英国殖民统治的结束。

  7、结构分析:

  这篇特写性消息按导语和主体可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述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一刻是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降落,接载英国王子和港督的游轮离开香港。

  第二部分(2至结束段)集中描写英国撤离香港那天的四个场景及有关背景资料。

  8、新闻和通讯的主要区别是:

  ①新闻中的事实一般是概括性的;通讯则要求同过具体的人物和事件反映现实生活。

  ②新闻叙述要简洁、明快,篇幅短小;通讯则要有较细致的描写,往往还含有作者的议论,一般篇幅比较长。

  ③新闻的时效性比通讯更强。

  六、结束语

  1997年7月1日,是一个彪炳史册的日子,这一天,全世界都在谛听从东方响起的庄严的钟声,它响彻寰宇,向五湖四海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这是雪百年耻辱,长民族志气,振国家声威的喜庆时刻,历史已经铭记这一刻,我们每一个华夏儿女也将铭记这一刻。

  以上就是www.85jc.com小编分享的《别了,不列颠尼亚》说课稿的全部内容,更多语文资料请到www.85jc.com。

上一页  [1] [2] [3] [4] 


Tag:高一语文教案设计高一语文教学设计语文学习 - 语文教案设计 - 高一语文教案设计

上一篇:《别了,不列颠尼亚》导学案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