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语文教案设计初三语文教案设计三国战略观» 正文
  1. 三国战略观

  2. [10-10 23:20:00]   来源:http://www.85jc.com  初三语文教案设计   阅读:8589

概要: 孙权积极主动,希望能够有所突破。但面对的偏偏对手是魏国五虎上将之首张辽。孙权两次大军进逼合淝,第一次张辽识破计谋,斩了勇将太史慈。第二次张辽发动奇袭,大败吴军,威震逍遥津,孙权仅以身免。 孙权北伐有两条线路,然而樊城有曹仁,合淝有张辽,曹操大军随时可以增援,想要有所作为也真不容易。 曹操死后,曹丕对蜀国有过一次进军尝试。当时刘备刚死,曹丕动员五路大军伐蜀,但是曹真一路还没有和蜀军交战,见到赵云扼守要道,不可力敌,又听说其他四路无功而返,也就主动退兵了。 之后基本上只有诸葛亮对魏国用兵,而魏国没打过蜀国的主意,而把主要精力集中到了对付东吴上。 魏、吴先

三国战略观,标签:初三语文教学设计,http://www.85jc.com

  孙权积极主动,希望能够有所突破。但面对的偏偏对手是魏国五虎上将之首张辽。孙权两次大军进逼合淝,第一次张辽识破计谋,斩了勇将太史慈。第二次张辽发动奇袭,大败吴军,威震逍遥津,孙权仅以身免。

  孙权北伐有两条线路,然而樊城有曹仁,合淝有张辽,曹操大军随时可以增援,想要有所作为也真不容易。

  曹操死后,曹丕对蜀国有过一次进军尝试。当时刘备刚死,曹丕动员五路大军伐蜀,但是曹真一路还没有和蜀军交战,见到赵云扼守要道,不可力敌,又听说其他四路无功而返,也就主动退兵了。

  之后基本上只有诸葛亮对魏国用兵,而魏国没打过蜀国的主意,而把主要精力集中到了对付东吴上。

  魏、吴先后有几次大的攻防战役。

  曹丕曾亲率大军取广陵渡江,被徐盛火攻破之。

  诸葛亮北伐的时候,陆逊曾大破曹休于石亭,响应蜀军。后一次诸葛瑾出兵巢湖口,却中计大败,陆逊缓缓退兵,没有造成大的损失。

  后司马昭再次入侵东吴,被丁奉雪中奋力破之。

  魏国对吴国,一直处于主动进攻的姿态,很像蜀国对魏国的主动。

  事实上,诸葛亮的北伐并没有取得像样的优势,当然,魏国对东吴的进攻也是一样。
奇怪的是,蜀、吴再也没有出现过一次合作性质的共同进攻。然而考虑当时的条件,也很正常。蜀、吴都希望等到有利于自己的时机,而蜀、吴不可能同时占到这种利益。一般而言,魏国的主力在吴,则蜀利吴不利;魏国主力在蜀,则吴利蜀不利。很难有共同利益的机会出现。

  况且蜀、吴要都能做好进攻准备,要调兵调粮、要同时发兵,其间协调、准备、沟通需要一定的时间,这样做不符合兵法中“出其不意”的原则,而且魏国完全有可能发现并且破坏这种计划,只要魏国主动发兵威胁一方,使之不敢动弹,蜀、吴联盟两线进攻就无法实现。毕竟魏国的实力超过了吴、蜀的总和。

  孙权有争夺天下的雄心,却不得其时。一生征战,虽败多胜少,但仍然磐驻一方,其人能屈能升,用人更是独具慧眼,始终保住江东领土不失。

  难怪曹操叹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蜀国攻略〗

  读《三国演义》,总感觉诸葛亮出来太晚了。诸葛亮露面的时候,北方、江东都稳定了,取荆州的时间和时机都不具备。诸葛亮十年隐居,等到了可以辅佐的君主,却错过了统一天下的机会。

  对刘备来说,简直像做梦一样。想当年,刘备带着关羽、张飞平息黄巾之乱的,先后投奔过公孙瓒、吕布、曹操、袁绍、刘表,得到过徐州、小沛,见过皇帝,骗了个皇叔当,青梅煮酒时候被曹操认为是天下匹敌的英雄。刘备手下大将都是三国一流的角色,可是这么混混沌沌几十年,却是几乎每战必败,到头来一点成就都没有,竟然只能在刘表这种人手下混口饭吃。好不容易请来了诸葛亮,变戏法一样,短短几年时间连哄带骗得到了能与魏、吴抗衡的地盘和军力。自己想威风一番,离开诸葛亮去带兵打战,却又落得个全军覆没。

  于是诸葛亮又捡了烂摊子。虽然诸葛亮有处理危机的嗜好,可是这回篓子也捅得太大了,刘备自己都知道不好意思回成都见大臣。刘备倒也轻松,把国家交给诸葛亮,自己是放心的去了,诸葛亮可被累得半死。

  真是有点为诸葛亮惋惜,你干嘛不早点出来帮刘备啊。


一、隆中对战略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Tag:初三语文教案设计初三语文教学设计语文学习 - 语文教案设计 - 初三语文教案设计

上一篇:《孔乙己》说课稿
《三国战略观》相关文章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