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语文教案设计初三语文教案设计三国战略观» 正文
  1. 三国战略观

  2. [10-10 23:20:00]   来源:http://www.85jc.com  初三语文教案设计   阅读:8589

概要: 然而这个时候,蜀国并未意识到这些形势的变化,没有修改自己的战略。这样就导致了蜀国鼎盛时期战略认识上的混乱,并且最终导致蜀国的由盛转衰。 关羽荆州立场上的的强硬态度,刘备发动吴蜀之战的坚定决心,赵云以大局为重的忍让主张,诸葛亮的无可无不可的暧昧立场,都是基于以荆州为根据地,联吴抗魏的战略。然而战略本身的矛盾造成了蜀汉领导人的无所适从,也造成了最后的失败。 刘备病死白帝后,诸葛亮才修改战略。 诸葛亮一方面放弃了对荆州的争夺,修复与孙权的同盟(至此以后,吴蜀再也没有交战)。另一方面,全力经营益州,巩固南方。并且将陇西作为北伐的突破口。以后的诸葛亮六出祁山、姜维九进中原,都是这样做的。

三国战略观,标签:初三语文教学设计,http://www.85jc.com

  然而这个时候,蜀国并未意识到这些形势的变化,没有修改自己的战略。这样就导致了蜀国鼎盛时期战略认识上的混乱,并且最终导致蜀国的由盛转衰。

  关羽荆州立场上的的强硬态度,刘备发动吴蜀之战的坚定决心,赵云以大局为重的忍让主张,诸葛亮的无可无不可的暧昧立场,都是基于以荆州为根据地,联吴抗魏的战略。然而战略本身的矛盾造成了蜀汉领导人的无所适从,也造成了最后的失败。

  刘备病死白帝后,诸葛亮才修改战略。

  诸葛亮一方面放弃了对荆州的争夺,修复与孙权的同盟(至此以后,吴蜀再也没有交战)。另一方面,全力经营益州,巩固南方。并且将陇西作为北伐的突破口。以后的诸葛亮六出祁山、姜维九进中原,都是这样做的。

  战略调整现实、有效。但是“隆中对”战略中两线进攻,相辅相成的思想无法做到,战略所展望的统一天下也不能达成了,只能够勉强维持三分天下的局面。


二、“东和孙权”战略

  关羽守荆州的时候,诸葛亮指导关羽的策略是“北据曹操,东和孙权”。

  北据曹操是理所当然,不提也罢。东和孙权就有些含糊不清了。

  孙权的战略一直很清晰。那就是“和”的前提,必须是保证东吴不受蜀国的威胁和制约。不论孙权是否野心勃勃想一统天下,还是无心进取希望偏安江东。荆州都是必须要得到的军事要地。在战略上,东吴的目标只能是荆州。

  然而荆州是蜀国战略的重要根据地,也是将来争霸天下不可缺少的位置,更是吴蜀联盟时候压制、威胁东吴,从而取得联盟主导地位的有力棋子。蜀军怎么可能以荆州来求“和”?

  诸葛亮不做战略调整,对于“还荆州”的态度一直以拖、赖为主。东吴为了荆州问题不和蜀汉大动兵戈,做出了很多的努力。但是蜀汉方始终没有表现出诚意来。

  诸葛亮先是以荆州故主刘琦尚在推托。刘琦死后,又写文书“借荆州”敷衍鲁肃,以一纸空文换得信任。然后通过三气周瑜打击东吴强硬派的势力,使得坚持同盟第一的鲁肃占据东吴决策中的主导地位。

  刘备取得西川后继续玩弄手段,又是装哭,又是叫穷,勉强答应交还,私下却知会关羽,关羽心领意会,恶狠狠地威胁诸葛瑾,到头来还是没还荆州。

  曹操取了汉中,听刘备取得西川时候,意图大举进攻,蜀汉这才以江夏、长沙、桂阳三郡土地换取孙权进军合淝,以吸引曹操的主力,争取巩固西川的时间(这个时候关羽就顺利地让东吴取得了三郡),并对孙权许诺取了汉中后交还荆州全境。

  取得汉中后当然是不再提起这件事情。

  固然蜀汉这样用心良苦的耍雕虫小技,玩无赖手段是为了保持吴蜀联盟不受到破坏。可是这始终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表面上是行之有效,东吴被诸葛亮玩弄于鼓掌,孙权、周瑜、鲁肃、诸葛瑾,都上当受骗,却没想到因此而留下隐患。

  孙权终于失去了对蜀汉的耐性,放弃同盟,任用吕蒙,开始武力夺回荆州的计划。

  荆州之失,与其说是关羽对东吴的防备不足,不如说是诸葛亮的战略失误。

  诸葛亮没有注意到东吴对于荆州的势在必得,没有注意无赖态度会激怒东吴,更没有在意到激怒东吴的后果。

  整个蜀汉正沾沾自喜于东吴的无可奈何,陶醉于顺利得到益州、汉中的成功。又是进位汉中王,又是加封五虎上将,一派喜气。以为“隆中对”战略完全实现,无需进行任何战略调整,一厢情愿的认为可以凭借蜀汉从未有过的最强大实力威慑东吴,认为东吴可以这样来“和”。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Tag:初三语文教案设计初三语文教学设计语文学习 - 语文教案设计 - 初三语文教案设计

上一篇:《孔乙己》说课稿
《三国战略观》相关文章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