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语文第六单元检测卷
- [11-17 20:43:03] 来源:http://www.85jc.com 九年级语文辅导 阅读:8797次
概要: (3)为天下唱()(4)陈胜王() 8.翻译下面句子(3分) (1)或以为死,或以为亡。译: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3)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二)唐雎不辱使命(15分)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雄日:“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 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浸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人教版九年级(上)语文第六单元检测卷,标签:九年级语文教学,http://www.85jc.com
(3)为天下唱()(4)陈胜王()
8.翻译下面句子(3分)
(1)或以为死,或以为亡。译: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3)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二)唐雎不辱使命(15分)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雄日:“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
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浸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找出文段中的通假字,并释义。(2分)
(1)通,意为(2)通,意为
2.解释下面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2分)
(1)请广于君()(2)秦王谓唐雎曰()
(3)天下缟素()(4)长跪而谢之曰()
3.下面各句中“之”字用法和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2分)
A.布衣之怒B。天子之怒C。庸夫之怒D。专诸之刺王僚
4.翻译下面句子(3分)
(1)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译:
(2)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译:
(3)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译:
5.“与臣而将四矣”中的“臣”指谁?他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表现了他什么精神?(2分) [4]
6.文段中描写秦王神情、态度变化过程的语句是→。
这一变化表现了秦王、的性格特点。(2分)
7.对文段内容解说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这两句是秦王的质问,也透露出其威胁之意。
B.“否,非若是也。”唐雎的这一回答,既缓和了秦王以强凌弱的气势,使会谈能够继续下去;又强调了不肯易地的原因。
C.唐雄强调安陵君不肯易地的原因是“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这一句言之有理,言之有节。一个“守”字,既说明安陵君宁“守”不“易”是崇仰先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反映,又表明安陵国并无扩张之意,倒有御敌之心。
D.唐雄复述安陵君的答辞,但把安陵君的“弗敢易”换成反问句,是为了缓和双方的矛盾,是一种外交技巧。
(三)阅读课外文段,回答问题。(4分,每题1分)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曹咎书抵栋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令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吴中人子弟皆已惮籍矣。《史记•项羽本纪》)
1.给文中加点字释义。
A.戮()B。俱()C。惮()D族()
2.《陈涉世家》中,“”句抒发了干古志士之胸臆,此文中“”句表达了项羽的抱负理想,被人称颂,“史公极力描写。”
3.下列句中带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其季父项梁(小叔父)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被)
B.学万人敌(抵挡)项氏世世为楚将(做)
C.去学剑(前往)又不肯竟学(竟然))
D.梁以此奇籍(认为奇异)与籍避仇于吴中(躲避)
4.对本段内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叙述项羽的远大抱负及成长过程。B.叙述季父项梁的生平事迹。
C.叙述项籍与叔父的相识相知。D.叙述项羽叔侄起义前的生活经历。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九年级语文辅导,九年级语文教学,语文学习 - 初中语文学习 - 九年级语文辅导
上一篇:人教版九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检测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