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语文第四单元检测卷
- [11-17 20:42:58] 来源:http://www.85jc.com 九年级语文辅导 阅读:8290次
概要: ⑥北纬30°线的磁场、电场、重力场与地球其他地区不同,与太阳和其他行星的对应关系也很特殊。这是造成它奇特、神秘现象的根本原因。 1、本文采用了什么的结构?答: 2、请为选文第③段中加点的“吞噬”注音、释义。。 3、选文为说明问题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 4、地球北纬30°线的神秘奇特在哪里?作者为什么又说其是多灾多难的地带? 5、造成地球北纬30°线神秘奇特、多灾多难的原因是什么? (二)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如果单据这一点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
人教版九年级(上)语文第四单元检测卷,标签:九年级语文教学,http://www.85jc.com
⑥北纬30°线的磁场、电场、重力场与地球其他地区不同,与太阳和其他行星的对应关系也很特殊。这是造成它奇特、神秘现象的根本原因。
1、本文采用了什么的结构?答:
2、请为选文第③段中加点的“吞噬”注音、释义。。
3、选文为说明问题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
4、地球北纬30°线的神秘奇特在哪里?作者为什么又说其是多灾多难的地带?
5、造成地球北纬30°线神秘奇特、多灾多难的原因是什么?
(二)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如果单据这一点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10分)
6.《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了吗》是____先生写的一篇_____(议论文的一种类型),作者在文中要反驳的论点是____________
7.“如果单据这一点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这一点”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
8.所选语段的第一自然段中采用了____的修辞手法,如把这段中“是事实”,“也是事实”,“却也是事实”都去掉,在这一段结尾笼而统之加一上句“这些都是事实”,好不好?为什么?
9.文中加黑点的词语,是最初发表在《太白》月刊时被国民党书报机关删去的,请问他们当初为何要删去这些话?答:_10.“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对这句话正确的理解是() [4] [5]
A一些群众忧国忧民,表现出对当时中国现状的不安。
B一部分人在散布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指责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实际上是为了混淆是非,掩盖国民党当局的罪责。
C那时的中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人人但求自保,民族的团结精神正迅速解体,因而有识之士发出了感慨。
D国民党上层官僚无心抵抗,以此论调掩盖自身罪责。
(三)“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事实上,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麻烦的是,生活中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数学问题那样。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灵了。正因为如此,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然而,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必要的要素呢?
有人是这样回答的:“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从古代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六分钟之后,也可能在六个月之后,六年之后。但当事人坚信它一定会出现。”
对此我完全赞同。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10分)
11、根据文段内容,解释下列文中加横线的词语。(2分)
根深蒂固:孜孜不倦:
12、作者为什么反对“‘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3分)
13、“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中“此”指代什么?(2分)
14、要想自己有创造性思维,你应该怎样做?(3分)
(四)读书•养气•写作
①人究竟为什么读书?读书对人到底有什么作用?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九年级语文辅导,九年级语文教学,语文学习 - 初中语文学习 - 九年级语文辅导
上一篇:人教版九年级(上)语文第三单元检测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