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月上旬,**市委、市政府带着新世纪如何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题目,组织各县(市、区)和有关部分到苏州、无锡、南京和上海浦东新区考察。这次学习考察组织严密,内容丰富,形式活泼,我们跟随**市党政代表团昼夜兼程,边看边议,深感受益匪浅,体会很多。
一、开阔了眼界,看到了差距
这次苏沪之行,四市(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势头,给我们留下了至深的印象:一是产业园区出发点高。二是招商引资力度大。三是产业结构层次高。四是投资环境引力强。五是人才储备气力足。
看苏沪,比自己,我们清醒地看到,我市当前加快发展还面临着一些不足和题目,主要表现在:一是创业条件先天不足。我市地属丘陵地带,创建大规模的产业园区难度相比较大;我们固然地处沿海、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但是背靠大山,缺乏大都市的有效辐射,经济发展的外界推力相比不足;全市至今既无科研院所,又无大专院校,人才配备条件和科技创新能力相比薄弱。二是园区建设魄力不大。我市产业小区数目不少、但小而杂乱,配套设施不完善,规模档次低,孵化功能不具备,带动作用不明显,产业园区规划建设的手笔和魄力远不可比。三是招商引资力度不够。固然我市有一支庞大的供销雄师和上风显现的海外侨亲,但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实际利用外资仅10亿美元,“三资”企业产业产值仅占产业产值的18%,这不仅与先进地区的外资利用水平无法相比,还与我市全国著名侨乡的地位极不相当。四是服务环境质量不高。近年来,固然我们加大了机关效能建设力度,但机关整体服务水平仍然不高,个别干部服务至上的意识不强,顾全大局的观念淡薄,中阻塞现象时有发生,软环境建设任重道远,这些与人家自觉强烈的亲商观念和服务意知趣距颇远。五是科技创新步伐不快。我市固然拥有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1个、省级星火技术密集区1个、**市级以上科技示范企业和科技示范镇为数不少,但制度、治理、技术创新力度不大,企业“星星”多、“月亮”少,自主开发能力不强,产品科技含量偏低,发挥高新技术上风进步经济运行质量、利用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相比不足。此外,我们的思想观念、市场意识、开拓精神、发展魄力等与先进地区相比,更是相形见绌,差距明显。
下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