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语文知识扩展高二语文知识从《琵琶行》中读到的三类人的生活遭遇» 正文
  1. 从《琵琶行》中读到的三类人的生活遭遇

  2. [10-10 23:13:42]   来源:http://www.85jc.com  高二语文知识   阅读:8385

概要: 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采用的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它作为一项完整的政策,最初萌芽于战国时期李悝的改革思想和实践。从商鞅变法规定的奖励耕战、禁止弃农经商,到汉文帝的重农政策,直到清初恢复经济的调整,都是这种政策的体现。中国封建社会采取这种政策,归根到底是由其经济基础决定的。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这种经济的主要部门是农业。农业是古代决定性的生产部门,提供给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农业生产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为此,历代统治者都把农业当作根本性的大事来抓,采取一系列督促、鼓励、组织农业生产的措施,在国家经济政策上向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方向倾斜。通过发展农业,封建国家可以征收稳定的土地税来保证财政收入,还有利于社会稳定,将农民紧紧束缚在土地上。统治者认为,发展工商业不如经营土地使生活有保障,还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流失,造成种种社会问题。因此,重农抑商、以农立国就成为中国封建社会

从《琵琶行》中读到的三类人的生活遭遇,标签:高二语文知识扩展,http://www.85jc.com

  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采用的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它作为一项完整的政策,最初萌芽于战国时期李悝的改革思想和实践。从商鞅变法规定的奖励耕战、禁止弃农经商,到汉文帝的重农政策,直到清初恢复经济的调整,都是这种政策的体现。中国封建社会采取这种政策,归根到底是由其经济基础决定的。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这种经济的主要部门是农业。农业是古代决定性的生产部门,提供给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农业生产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为此,历代统治者都把农业当作根本性的大事来抓,采取一系列督促、鼓励、组织农业生产的措施,在国家经济政策上向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方向倾斜。通过发展农业,封建国家可以征收稳定的土地税来保证财政收入,还有利于社会稳定,将农民紧紧束缚在土地上。统治者认为,发展工商业不如经营土地使生活有保障,还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流失,造成种种社会问题。因此,重农抑商、以农立国就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治国主张。


三、作者仕途失意

  唐宪宗元和十年(公元815年),泽潞节度使李师道派人公然在京城长安把坚持主张削平藩镇割据的宰相武元衡刺死,刑部侍郎裴度刺伤。白居易当时任左赞善大夫──一个陪侍太子读书的闲官,当他闻知此事后,挺身而出,上书要求捕杀杀手,因此得罪了权贵,被贬到江州,做一个实际无事可干的闲官司马。言为心声,《琵琶行》创作于他遭贬的第二年,诗中对歌女身世的生动描述,实际上抒发了自己被排挤打击的悲愤心情。

  白居易是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的诗很自然地反映了他的心境落寞凄凉。《琵琶行》明写琵琶女,沦为商妇,实写自己怀才不遇,难遇名君的悲叹。诗中,琵琶女早年曾盛极一时,到后来年长色衰、飘零沦落,而诗人自贬官九江以来,孤独寂寞,举目伤怀。“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诗人把一个乐妓视为自己的风尘知己,与她同病相怜,写人写己,哭己哭人,宦海的浮沉、生命的悲哀,全部融和为一体。

  《琵琶行》作为脍炙人口的名篇,深刻的反映了作者所处的时代的三个方面:乐妓的生活卑微,商人的地位低下,作者的仕途失意。我们在欣赏这首诗的语言、韵律美的同时,更加深了我们对中国古代社会的认识。      

上一页  [1] [2] 


Tag:高二语文知识高二语文知识扩展语文学习 - 语文知识扩展 - 高二语文知识

上一篇:关于《琵琶行》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