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飘逸诗风的构成
- [10-10 23:13:42] 来源:http://www.85jc.com 高二语文知识 阅读:8365次
概要:吴桐雨 李白是我国唐代的伟大诗人,字太白,还有“谪仙”、“青莲居士”等名号,生于公元七○一年,卒于公元七六二年。李白的诗搜集最完备的是王琦的《李太白集》,存诗1052首,其中还有一些诗真伪难定。这些诗只是李白诗作的一部分,还在诗人活着的时候,李阳冰就说李白的作品“自中原有事,公避地八年,当时著述,十丧其九。” 李白的诗在当时就很为时人所推重。李阳冰在《草堂集》序中说:“千载独步
李白飘逸诗风的构成,标签:高二语文知识扩展,http://www.85jc.com
吴桐雨 李白是我国唐代的伟大诗人,字太白,还有“谪仙”、“青莲居士”等名号,生于公元七○一年,卒于公元七六二年。李白的诗搜集最完备的是王琦的《李太白集》,存诗1052首,其中还有一些诗真伪难定。这些诗只是李白诗作的一部分,还在诗人活着的时候,李阳冰就说李白的作品“自中原有事,公避地八年,当时著述,十丧其九。”
李白的诗在当时就很为时人所推重。李阳冰在《草堂集》序中说:“千载独步,唯公一人”。被人推重本来是可喜的事,但对李白诗歌的赞美却走向了一个极端。自从贺知章称李白为“谪仙人”之后,李白的诗歌便逐渐被“仙化”、“神化”了。李阳冰说李白的诗“其言多似天仙之辞”,齐召南则说李白诗“一如飞行绝迹,乘云驭风之仙”,是“天际真人之邈不可攀者”。许多评论家把杜甫称为“诗圣”,把李白称为“诗仙”。
李白既然是神仙,他的诗可就玄了。黄山谷说李白诗“如黄帝张乐于洞庭之野,无首无尾,不主故常,非墨工椠人所可议拟。”晁公武则说李白“非常人所及”。一位姓王的古人更说得直捷:“圣可学,仙不可学。”
照古人的这些说法,世人常人是学不了李白诗的。李白的诗简直成了一尊偶像,可以顶礼膜拜,却不可以学习。这些观点,对于后人理解、学习李白的诗,无疑成了一个大障碍。和李白齐名的杜甫诗,到清代已经号称“千家注”了,而注释李白诗的却只有萧、杨、胡、王四家。这恐怕和前人把李白诗神化、仙化有点关系。为了研究、学习、继承李白留下的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剖析李白诗风的构成因素,恢复李白诗歌“人文”作品的本来面目,实在是非常必要的。
李白的诗风的总特点,前人概括为“飘逸”。杜甫在《春日忆李白》这首诗里说“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庚开府,俊逸鲍参军。”其中的“飘然”、“清新”和“俊逸”,可以说是“飘逸”说的刍型。到了宋代,王安石、苏轼、严羽都用“飘逸”一词来概括李白的诗风。如《渔隐丛话》引王荆公的话说“白之诗歌,豪放飘逸”,苏东坡也说“太白诗飘逸绝尘”,严羽则说:“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可见,“飘逸”是前人公认的李白诗风的总特点。
那么,什么是飘逸呢?李白流传至今的诗作,无非是一些文字材料,所谓飘逸,也就是读者读了这些文字材料之后产生的一种美感了。飘逸这种美感,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古人有不少论述,稍加综合、分析就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范传正、晁公武、欧阳修、徐积等感觉到李白诗歌“万象奔走于笔端”:“手下忽然片云飞,眼前划见孤峰出”:“李白笔下生云烟”:“盖自有诗人以来,我未尝见大泽深山,雪霜冰霰,晨霞夕霏,千变万化,雷轰电掣,花葩玉洁,青天白云,秋江晓月,有如此之人,如此之诗”:“笔锋缥缈生云烟,墨骑纵横飞霹雳”:“往往风雨争飞,鱼龙百变,又如大江无风,波浪自涌,白云从空,随风变灭”。古人叙述的这些感觉,在美学上可以归之为壮美,丰富多彩,变化万千,雄伟瑰丽,奔放豪迈。
李维桢、李调元、李纲等则感到读李白的诗“如餐霞饮露,欲脱骨冲举”,“使人飘扬欲仙”,“遗篇凛凛有生气”,“飘飘有凌云驭风之意”,“读之则神驰八极,测之则心怀四溟”。他们得到的美感则是鼓舞、轻松、振奋、超脱、舒畅、开阔、浮想联翩。从美学角度说,这些感觉既具有壮美的特点,又具有优美的特征,可以说是壮美与优美的完美结合。
任华、元稹等,还感到李白的诗“多不拘常律。振摆超腾,既俊且逸”、“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若飞将军,用兵不按古法,士卒逐水草自便”。他们感到的则是诗歌内容和表现形式上的无拘无束,活泼、自然。
[1] [2] [3] [4] [5] 下一页
Tag:高二语文知识,高二语文知识扩展,语文学习 - 语文知识扩展 - 高二语文知识
上一篇:想象夸张一手裁──《蜀道难》艺术手法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