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语文知识扩展高二语文知识真实的绝望──关于《祝福》主题的再思考» 正文
  1. 真实的绝望──关于《祝福》主题的再思考

  2. [10-10 23:13:42]   来源:http://www.85jc.com  高二语文知识   阅读:8657

概要: 《祝福》的全篇正是在这样的心情笼罩下,展示了一个死气沉沉毫无希望的社会环境,讲述了一个令人万分痛心而又绝望的祥林嫂的故事。“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在这令人压抑的自然环境与氤氲着呛人的愚昧的伦理气味的社会环境中,回荡着令人绝望的各种声音:不仅有鲁四老爷冷酷的“可恶”“谬种”的谩骂声,绑架并转卖祥林嫂的婆婆及家人们的喧闹声,听完祥林嫂讲阿毛的故事之后的男人女人们满足的调侃声;还有常常在祥林嫂面前起哄的孩子们的哄笑声,可怜至极却又“诡秘”的哂笑祥林嫂的柳妈“恐怖”指点祥林嫂的窃窃私语声,更有为捍卫神灵而给祥林嫂以炮烙重创的四婶那“你放着吧!”的断喝声。在这无情的混响声中,祥林嫂变成了游走在鲁镇绝望的街头的行尸。当她犹豫而恐惧地遇见了“出过门”“见识也多”的“我”,又听到“我”支支吾吾的答问声后,不久就悄然地倒在了鲁镇的雪地上。当然,促使她倒下的,除了鲁镇街上的混响声,还有来自她心灵深处的负罪感,她意识中阴魂世界的阎罗

真实的绝望──关于《祝福》主题的再思考,标签:高二语文知识扩展,http://www.85jc.com

  《祝福》的全篇正是在这样的心情笼罩下,展示了一个死气沉沉毫无希望的社会环境,讲述了一个令人万分痛心而又绝望的祥林嫂的故事。“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在这令人压抑的自然环境与氤氲着呛人的愚昧的伦理气味的社会环境中,回荡着令人绝望的各种声音:不仅有鲁四老爷冷酷的“可恶”“谬种”的谩骂声,绑架并转卖祥林嫂的婆婆及家人们的喧闹声,听完祥林嫂讲阿毛的故事之后的男人女人们满足的调侃声;还有常常在祥林嫂面前起哄的孩子们的哄笑声,可怜至极却又“诡秘”的哂笑祥林嫂的柳妈“恐怖”指点祥林嫂的窃窃私语声,更有为捍卫神灵而给祥林嫂以炮烙重创的四婶那“你放着吧!”的断喝声。在这无情的混响声中,祥林嫂变成了游走在鲁镇绝望的街头的行尸。当她犹豫而恐惧地遇见了“出过门”“见识也多”的“我”,又听到“我”支支吾吾的答问声后,不久就悄然地倒在了鲁镇的雪地上。当然,促使她倒下的,除了鲁镇街上的混响声,还有来自她心灵深处的负罪感,她意识中阴魂世界的阎罗大王,令她惧怕的祥林和贺老六,以及让她念念不忘的阿毛。

  混响着吞噬祥林嫂生命的愚昧躁声的鲁镇,是一个病态的社会,生活在这里的人,全都是病态的人。

  谁能疗救鲁镇社会病态的众生?这是确定《祝福》主题是否侧重于“揭露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是否侧重于表现“巨大身影”的启蒙者“强烈地呼吁”的关键。我认为,如果《祝福》的主题侧重于“揭露”和“唤醒”,那么从“外面”回归鲁镇,是“出门人,见识也多”的“我”,面对祥林嫂“一个人死了,究竟有没有灵魂”的郑重询问,就不应支支吾吾,至少应从道义上或是从启蒙者的责任方面给祥林嫂以生的劝诫;如果《祝福》的创作主旨意在显现启蒙者的“巨大身影”,那么,面对“竟不知有辛亥革命,无论共和时代”的鲁四老爷,至少应顺便在“寒暄”中介绍一下“革命形势”。我们在鲁镇的街上,找不到充满必胜信心的“巨大身影”。

  谁可作为“鲁镇世界”里有希望被“唤醒”,并能有望起来“打碎封建礼教”的人选?

  这又是解开《祝福》主题的一把钥匙。很明显,自己深感罪恶深重,迷信思想毒害已渗透了灵魂,对现实的世界已彻底绝望的祥林嫂,已是没有希望醒来的,满嘴“可恶”“谬种”的鲁四老爷,更已无法疗救,又有谁能唤醒四婶、柳妈?难道祥林嫂的婆婆、卫老婆子、常听“阿毛故事”的男人女人们,甚至连在祥林嫂痛心怀念阿毛时,似笑非笑着起哄的孩子们,还有救吗?没有救!面对这样的鲁镇,奋力呐喊的意义和希望在哪里?有谁能唤醒酣睡在腐朽伦理世界里的鲁镇众生吗?没有!这是绝望的世界,绝望的众生!

  或许有人担心,让学生发现鲁迅情感中的“绝望”,会削弱鲁迅的伟大形象,这是一种不必要的担忧。鲁迅的大绝望源于他的大希望,因为彷徨之深,才有他《彷徨》之后大彻大悟的超然清醒,因为绝望之极,才有他绝望之后义无反顾地毁掉旧世界的奋然前行。《祝福》的绝望情绪,并非是消极和虚无的退却,而是他由真实平凡的生命到伟大哲人成长历程中真实的心灵轨迹。透过作者为我们呈现的鲁镇祝福天空下团团飞舞的雪花,静听天地圣众醉醺醺的灵魂,会猛然发现作者面对民族生存困惑,寻求救国良药过程的巨痛和艰难。鲁迅的绝望至少告诉我们,对生存困境缺少近乎绝望的危机,没有痛苦,没有悲哀,以为社会的改革会在激情狂热的呐喊中可以绕过绝望之痛,绕过彷徨过程中深刻的察省,轻而易举即可达到创新境界的思维方式,不仅是片面的,也是危险的。

  我认为,教师只有走出政治解读鲁迅作品、神话鲁迅人格形象的定向思维习惯,按照多元解读鲁迅作品、走进鲁迅情感世界的开放思维原则,让学生既看到他奋力呐喊冲破黑暗时的勇往直前,也看到他面对超越困境前艰难的绝望彷徨,才能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品味鲁迅作品,于真实平凡中发现鲁迅的伟大。正因为如此,我们今天重新解读《祝福》,倾听鲁迅真实绝望的叹息,也许更能让学生感受到鲁迅爱之深恨之痛的巨大震撼。      

上一页  [1] [2] 


Tag:高二语文知识高二语文知识扩展语文学习 - 语文知识扩展 - 高二语文知识

上一篇:谈《祝福》中“反复”修辞手法的运用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