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语文知识扩展初三语文知识王鼎均介绍» 正文
  1. 王鼎均介绍

  2. [10-10 23:13:42]   来源:http://www.85jc.com  初三语文知识   阅读:8296

概要: 另外,王鼎均散文的语言自然晓畅,奇峭凝炼,表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王鼎均的语言几乎全是口语,真素自然,不假粉黛,平中见奇,凝炼有力,常常给人以“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的舒卷随心之感。这正是古人所称道的“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腴”的语言美,是一种艺术技巧高度成熟的“大巧之朴”。台湾评论家张腾蛟认为王鼎均“把中国文字的功夫发挥到了极致,”这无疑是台湾诗歌一贯重视语言锤炼的功劳。王鼎均的记叙文字简净明快,如道家常,如“我立刻断定她受了委屈,在乡下,很不容易看到像她这样娇好的女人,却没有美满的生活”,本是淡淡的一句记叙,却包含着作者的判断、推理、几个转折、惋惜和悲悯等丰富信息,省略了不必要的关联词,更逼近于日常日语。又如写眼盲后感觉游行场面“大锣大鼓从我身旁察过,我从门上窗上摸到音波。突然红光一记,接着是颜料的香味扑鼻,不是巴掌,是风飘大旗”。写人物情态“没事的时候,他像个烟火神仙一般坐着,咂口酒、吸口烟,把烟喷出来,紧接着射出一股口水,射得很远”;写感觉心理“冷”

王鼎均介绍,标签:初三语文知识扩展,http://www.85jc.com

  另外,王鼎均散文的语言自然晓畅,奇峭凝炼,表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王鼎均的语言几乎全是口语,真素自然,不假粉黛,平中见奇,凝炼有力,常常给人以“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的舒卷随心之感。这正是古人所称道的“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腴”的语言美,是一种艺术技巧高度成熟的“大巧之朴”。台湾评论家张腾蛟认为王鼎均“把中国文字的功夫发挥到了极致,”这无疑是台湾诗歌一贯重视语言锤炼的功劳。王鼎均的记叙文字简净明快,如道家常,如“我立刻断定她受了委屈,在乡下,很不容易看到像她这样娇好的女人,却没有美满的生活”,本是淡淡的一句记叙,却包含着作者的判断、推理、几个转折、惋惜和悲悯等丰富信息,省略了不必要的关联词,更逼近于日常日语。又如写眼盲后感觉游行场面“大锣大鼓从我身旁察过,我从门上窗上摸到音波。突然红光一记,接着是颜料的香味扑鼻,不是巴掌,是风飘大旗”。写人物情态“没事的时候,他像个烟火神仙一般坐着,咂口酒、吸口烟,把烟喷出来,紧接着射出一股口水,射得很远”;写感觉心理“冷”,是一种毒气。冷是一种销镪水,冷蚀透皮衣、冷蚀透棉衣,再蚀透毛线衣、衬衫、内衣,向毛细管冲刺”。抒情的“四十年可以将人变鬼,将河变路、将鞭芙蓉花变断肠草。四十年一阵风过,断浅的风筝沿河而下,小成一粒砂子,使我的眼红肿”。我们注意到,这些句子有一种内在的节奏美,随着感情的波动起伏而时疏时密,变化无穷,且每个分句自成情境,读来爽利,一旦串接起来又极富语言的弹性和张力。这正是散文诗所具有的“语不接而意接”,“以少总多”的神韵,情感的浓缩,意象的密集,信息量的加大,达到了“纳须弥于芥子,微尘中见大千”的美学境界。此外,王鼎均的构词手法相当奇特,猛不防把一个本该“实”的词换成“虚”的词,造成了意想不到的新鲜效果。如“漫天是雪,雪花大如手掌,飘成漫天讣闻”;“你以泪为标点,点断了我的浑沌,靠着你的灌溉,我长成一棵会思想的芦苇”;“走得仙人掌的骨髓枯竭,太阳内出血,驼掌变薄”,“汽车也得了心绞痛”。本来平常的字词,却凭着比喻、拟人、夸张、借代、移用等修辞手法,巧妙搭配之后,有了一种脱胎换骨的光彩。可贵的是,作家匠心独运,又懂得适可而止的道理,他求奇不过分炫奇,弄巧不泛滥技巧,没有把文章写成“汉大赋”或“天书”,他的一切文学技巧都是服务于思想感情的表达。近代学者王国维曾推重元曲“为中国最自然之文学”,认为“彼但摹写其胸中之感想,与时代之情状,而真挚之理,与秀杰之气,时流露于其间”,“若其文字之自然,则又为其必然之结果,抑其次也”。(《宋元戏剧考》十二)我认为,这段评价也适用也王鼎均的散文。


四、呼唤散文的黄金时代

  有人说,九十年代是散文的时代。这话不全对。如果说散文是有市场的,读者群庞大是有道理的;如果说散文创作繁荣鼎盛,佳作不断,就有些勉强了。谁都知道,余秋雨的“学者散文”风潮过后,散文创作正处于乱象丛生,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杂志、副刊的所谓“散文”越来越勾不起读者的兴趣,甚至有人对矫情做作的散文非常不满,发出“人生糊涂散文始”、“别指望散文结什么果”的牢骚(《文友》2000.12期)。倒是同一文化血脉的台湾、海外华人的散文备受读者的重视和青睐,余光中、三毛、罗兰、张晓风、董桥、尤今等名字为读者所熟知。这固然有吃惯了萝卜白菜,得来点海鲜,换一换口味的意思,也不排除台湾海外散文的感情、哲理、思维角度、表现等带来的冲击。像王鼎均这样有思想、有个性的散文大家,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和了解,他将为我们“散文观”的更新带来多重的启迪。我们需要这样的震憾和冲击。让我们以北师大刘锡庆教授的话来结束全文:倘当代散文能实现文体的自觉,真正走上“以自我为中心”、表现“自我之绝叫”的“写心自娱”、“独抒性灵”道路,向“内宇宙”大步挺进,对“心灵世界”深度开掘的话,那么,一个风格更加多样,更为绚烂的时代将会降临,作为个人文学“尖端”的散文的“黄金时代”将会真正到来!

上一页  [1] [2] [3] [4] 


Tag:初三语文知识初三语文知识扩展语文学习 - 语文知识扩展 - 初三语文知识

上一篇:最美和最丑
《王鼎均介绍》相关文章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