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语文知识扩展初三语文知识关于《孔乙己》的三个新鲜话题» 正文
  1. 关于《孔乙己》的三个新鲜话题

  2. [10-10 23:13:42]   来源:http://www.85jc.com  初三语文知识   阅读:8941

概要: 二、孔乙己对于现在读书人的意义 一般评论鲁迅笔下的小说人物总爱以“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弊之。事实上,这是不确的,至少对孔乙己。“怒其不争”放诸他身上就不合情理。因为孔乙己实在是从始到终都在“争”,唯其“争”,而且异常执着,才使他“声名狼藉”,才使“孔乙己”这个单个名词成了“迂腐书生”的集合概念。 小说里有这么一句十分突兀奇崛的句子:“他是唯一穿长衫而站着喝酒的人”。试想,一个连“半个秀才”也没考上的落魄潦倒的读书人,竟然不审时度势而脱下长衫、换上短褐,偏要端着架子,酸气四溢,真乃可笑可鄙之至,从“短衣帮”或一般世俗的识见。而孔乙己偏不这么想,更不这么做。 长衫破则破矣,脏则脏矣,但却代表着读书人的体面和他必须要坚守

关于《孔乙己》的三个新鲜话题,标签:初三语文知识扩展,http://www.85jc.com


二、孔乙己对于现在读书人的意义

  一般评论鲁迅笔下的小说人物总爱以“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弊之。事实上,这是不确的,至少对孔乙己。“怒其不争”放诸他身上就不合情理。因为孔乙己实在是从始到终都在“争”,唯其“争”,而且异常执着,才使他“声名狼藉”,才使“孔乙己”这个单个名词成了“迂腐书生”的集合概念。

  小说里有这么一句十分突兀奇崛的句子:“他是唯一穿长衫而站着喝酒的人”。试想,一个连“半个秀才”也没考上的落魄潦倒的读书人,竟然不审时度势而脱下长衫、换上短褐,偏要端着架子,酸气四溢,真乃可笑可鄙之至,从“短衣帮”或一般世俗的识见。而孔乙己偏不这么想,更不这么做。

  长衫破则破矣,脏则脏矣,但却代表着读书人的体面和他必须要坚守的价值观念,虽屡遭世人垢污,仍特立独行。由此看来,我们现代的读书人实在没有什么资本和颜面去耻笑孔乙己,倒是应该深刻反省自己在现代历史活动中的种种作为――因为社会的重压和底气的不足,现代读书人精神的萎缩,思想的狭隘,性情的卑怯和低眉垂眼,忠君侍权的奴性不是随处可见吗?尤其是一九五七年以后,中国读书人正是在维护最后的那件“长衫”上,竟无须一兵一卒,悉数败下阵来。作家胡平这样感慨过。青年学者王晓明也说:“在文化大革命的最初几年间,知识分子在精神上成片成片地自动趴下的悲惨情景,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

  所以,我们惊恐地看到:一贯“知书识礼”的学者型作家舒芜成了新中国的第一个“犹大”,心甘情愿地将他的恩师益友胡风送进了地狱;与罗隆基同居十年之久甘冒天下垢骂的勇敢的情人浦熙修,在反右的疾风骤雨中不幸成为了最可耻的出卖者;在反对“章罗同盟”的斗争中,大知识分子马叙伦、沈钧儒“反水”了,曾经是同一战壕战友吴晗拍马上阵,给了罗隆基们以最后一击。读书人的礼义廉耻、节气操守统统被一种看起来暂时比他们强大的多的社会势力轻蔑地打倒在地,剩下的只是脱下长衫的市侩或换上短褐的粗鄙乃至赤裸裸的堕落。我想,这些人如果还敢自诩是“读书人”的话,那么面对孔乙己不屈的灵魂,还能腆着脸皮取笑他的“迂”吗?

  孔乙己除了一身凄怆之外,还有着不为浊世所动摇的善良,这种来自于苦难的、冷膜深重的世界里的善良,尤其令人感动。咸亨酒店里的小伙计就亲切地感受到:“掌柜是一副凶面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这是对孔乙己善良品性的生动回应,何况他还在那么窘困的情形下把原本不多的茴香豆慷慨地分发给邻舍的孩子们。这个镜头,至少在我看来,不啻是沙漠里的一块绿洲,在咸亨酒店这个冷酷寡情的环境中,那几颗茴香豆和孩子们嬉闹的场景,无疑是最触目、最有生气的了。几颗小小的茴香豆也正是孔乙己不遗余力要传送给这个悲凉人间的些许温情。他知道,与成人的世界根本无法沟通,于是,他向孩子们堆里找寻难得的快乐和久违的童心。

  他还诲人不倦,分文不取地主动地教给小伙计“回字有四种写法”。这不只招致小伙计的不屑,更引得后世喋喋不休的讥讽――迂!不通经世致用的学问,搞些个没有实际意义的文字以炫耀于人,而且把这看成学问和本领――中学语文教科书的注释就是这么写的。果真如此吗?且不说孔乙己无偿教人识字是 一种善举,一种孔夫子以来一直倡导并流传着的师德,单就“回字有四种写法”也可见得落魄的孔乙己耿耿于怀的依然是文化方面的事儿,虽然在市井看来,这种本事不能作饭吃,不能当衣穿,也不能抵酒喝,但它属于文化──我们汉民族特有的既源远流长又深奥博雅的文化。不这么理解的话,俞曲圆、章太炎治小学、攻经史的文化业绩从何谈起?陈寅恪、季羡林的“东方学”研究一文不值?王力、吕叔湘、朱德熙为一字一词、一声一韵而青灯黄卷、皓首穷经似乎愚蠢至极?但他们做的恰恰是伟大得足以令全体中国人骄傲的辉煌事业,正是有了这群对中国文化的痴迷者,才使得欧美列强、苏俄日本对近代以来的华夏保存着最后的一点敬畏和尊崇。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初三语文知识初三语文知识扩展语文学习 - 语文知识扩展 - 初三语文知识

上一篇:谈《孔乙己》的几个教学点
《关于《孔乙己》的三个新鲜话题》相关文章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