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语文知识扩展初三语文知识白岩松与余光中的对话» 正文
  1. 白岩松与余光中的对话

  2. [10-10 23:13:42]   来源:http://www.85jc.com  初三语文知识   阅读:8747

概要:整理编辑 白岩松:《乡愁》走到人们眼前,走到人们脑子里和心里头已经不只20年的时间,但是据说您写的时候只用了20分钟的时间。 余光中:对,我说我写的时候是20分钟,可是这种感觉在我的心中已经酝酿了20年了。当时是70年代初,那个时候我离开大陆已经有20多年,看不出任何迹象,还可以回到故乡去,因为那个时候还是文革的后期,当时情况看来是蛮伤心的。 白岩松:在您心中最美的故乡或者说最美的中国是什么样的?

白岩松与余光中的对话,标签:初三语文知识扩展,http://www.85jc.com
整理编辑       白岩松:《乡愁》走到人们眼前,走到人们脑子里和心里头已经不只20年的时间,但是据说您写的时候只用了20分钟的时间。

  余光中:对,我说我写的时候是20分钟,可是这种感觉在我的心中已经酝酿了20年了。当时是70年代初,那个时候我离开大陆已经有20多年,看不出任何迹象,还可以回到故乡去,因为那个时候还是文革的后期,当时情况看来是蛮伤心的。

  白岩松:在您心中最美的故乡或者说最美的中国是什么样的?

  余光中:那就是,因为我是南方人,然后我的妻子,母亲都是乌镇人,所以我少年时候想象的故乡就是江南,多水多桥,多藕多莲的江南,所以纯粹是一个南方的一种回忆。

  白岩松:有人说想象中的事情是最美的,得不到的事情是最珍贵的,但是从1992年开始,您可以多次的回到故乡的时候,会不会故乡已经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美和珍贵了?

  余光中:恐怕每个人都回不到童年的故乡了,比如说上海人如果去美国留学若干年再回到上海,他以前的很多记忆也改变了,所以《乡愁》有一部分是时间造成的,还不完全是空间的转移,在这种意义之下,每个人都有乡愁。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这一湾浅浅的海峡横亘在两岸之间,却又维系着两岸;这一湾浅浅的海峡横亘在余光中心头,却又维系着他对故乡的思念。1985年,余光中出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教授,这所大学特殊的地理位置让余光中感到些许安慰。

  余光中:“我们这个大学是台湾风景最好的大学,在西子湾,这个名字就很好听,面对台湾海峡,所以我觉得地理上对我是太好了。因为我每天所看到的水平线的彼端,大概就是厦门、汕头、香港这个方向。杜甫晚年有一条江峡,就是三峡,长江的峡,三峡;我晚年有一道海峡,好像比杜甫还要幸运一点,也许是天意安排可怜一个老诗人,把我摆在这么好的一个地点。”

  1992年,余光中终于跨过这湾海峡,重返阔别43年的故土。在此后十多年中,余光中20多次返回大陆,参加各种文化活动。

  2003年9月17日,余光中回到了自己的故乡──福建永春县洋上村谒祖。这一天距他上次回乡已整整七十年。

  余光中:“我也并不盼望很多,因为毕竟是七十年了。他们告诉我还有小时候一个游伴会出来认我,大概是一同捉过迷藏的,大概两个都是老头了。我这次回来一半也是为了我的父亲,他去台湾的时候大概是五十多岁,他在台湾去世九十多岁了,一直没有能再回来,他一定希望能回来,那我代他回来,将来回去,去他坟上上香的时候,我会把此行告诉他。”

  白岩松:是不是现在《乡愁》在您的心中已经解了?

  余光中:乡愁是这样的,有家归不得才有一种压力,才有一种苦闷需要倾诉,所以自从我1992年回大陆以后,就面临一个问题,如果你经常能够回去,你就不可能写这种诗了。所以我后来就写了什么,《山东甘旅》、《金陵子弟江湖客》这一些回乡的诗了,而不是怀乡的诗了。

  白岩松:其实余教授的作品用过去的话来说,著作等身是早已经超过了,但是这么多年的写作,《乡愁》这首诗却成了华人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如果按照大家下意识的判断说余光中先生最棒的作品就是《乡愁》,您认可吗?

  余光中:对,我可以接纳一个说法,就是我的诗里最受欢迎的一首,可以说已经变成我的招牌菜了,可是我要告诉读者,我的店里还有很多别的菜,不要进店里只点这道菜。我有的诗比这个长,比这个复杂,有历史或者有古典的背景,也有很多诗跟《乡愁》没有关系的,比如我也写环保,我帮肯丁国家公园写了很多环保的诗,他们还摆在环保带、马克杯上面,我就希望我不同的作品,读者都有机会来读一下。

[1] [2] [3] [4]  下一页


Tag:初三语文知识初三语文知识扩展语文学习 - 语文知识扩展 - 初三语文知识

上一篇:乡愁的解构
《白岩松与余光中的对话》相关文章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