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四则
- [10-10 23:13:42] 来源:http://www.85jc.com 初三语文知识 阅读:8108次
概要:杂文四则 马南邨 【自读提示】 读《燕山夜话》中的杂文,要注意它与鲁迅杂文的区别。鲁迅战斗在30年代的黑暗岁月,他的杂文主要是用来对付敌人的。《燕山夜话》中的杂文发表于60年代初,是用来帮助人们解决生活、学习、工作中的问题的,所以在写法上常常是开门见山,以明白的说理见长;而说理又常常由生动的故事、众多的引证,娓娓道来。达到既开拓读者眼界,
杂文四则,标签:初三语文知识扩展,http://www.85jc.com
杂文四则 马南邨 【自读提示】
读《燕山夜话》中的杂文,要注意它与鲁迅杂文的区别。鲁迅战斗在30年代的黑暗岁月,他的杂文主要是用来对付敌人的。《燕山夜话》中的杂文发表于60年代初,是用来帮助人们解决生活、学习、工作中的问题的,所以在写法上常常是开门见山,以明白的说理见长;而说理又常常由生动的故事、众多的引证,娓娓道来。达到既开拓读者眼界,又寓思想教育和知识教育于漫谈中的目的。老舍先生曾称赞《燕山夜话》中的杂文“别开生面,独具一格”,足见它在当时的独创性。
选为课文的四则杂文都是谈学习的。《不要秘诀的秘诀》,指出学习要有“专心致志,痛下工夫”的态度,要反对教条主义的学习方法,注重实际运用和批判地吸收。《欢迎“杂家”》,说明学习要注意知识的广博,注重知识的积累。《不求甚解》和《学问不可穿凿》,则分别指出读书要虚心领会作者的意思,治学要有实事求是的学风,力戒牵强附会。阅读时要注意作者怎样用众多的引证来阐述论点,在引证时又是怎样做到夹叙夹议的。
阅读时还须注意作者见解的独创性和文笔的生动性,体会作者怎样做到“有东西就写,东西多则多写,少则少写”,从而把文章写得新鲜活泼的。
不要秘诀的秘诀
以前在书店里常常可以看见有所谓《读书秘诀》、《作文秘诀》之类的小册子,内容毫无价值,目的只是骗人。但是,有些读者贪图省力,不肯下苦工夫,一见有这些秘诀,满心欢喜,结果就不免上当。现在这类秘诀大概已经无人问津了吧!然而,我觉得还有人仍然抱着找秘诀的心情,而不肯立志用功。因此,向他们敲一下警钟还是必要的。
历来真正做学问有成就的学者,都不懂得什么秘诀,你即便问他,他实在也说不出。明代的学者吴梦祥自己定了一份学规,上面写道:
“古人读书,皆须专心致志,不出门户。如此痛下工夫,庶可立些根本,可以向上。或作或辍,一暴十寒,则虽读书百年,吾未见其可也。”
看来这个学规中,除了“不出门户”的关门读书的态度不值得提倡以外,一般都是很好的见解。事实的确是这样。不管你学习和研究什么东西,只要专心致志,痛下工夫,坚持不断地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最怕的是不能坚持学习和研究,抓一阵子又放松了,这就是“或作或辍,一暴十寒”的状态,必须注意克服。吴梦祥的这个学规对我们今天仍然有一些用处。
这种学规早在宋代就十分流行,特别是朱熹等理学家总喜欢搞这一套。但是其中也有的不是学规,而是一些经验谈。 如陈善的《扪虱新话》一书写道:
“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盖不能入得书,则不知古人用心处;不能出得书,则又死在言下。惟知出知入,得尽读书之法也。”
用现在的眼光读这一段文字,也许觉得他的见解很平常。然而,我们要知道,陈善是南宋淳熙年间,即公元十二世纪后半期的人。在那个时候他就能够提出这样鲜明的主张,也算是难能可贵的了。他主张要读活书而不要读死书,就是说要知入知出;要体会古人著作的精神和实质而不要死背一些字句,就是说要体会古人用心处而不可死在言下。不但这样,他还反对为读书而读书的倾向。他主张读书要求实际运用,并且要用得灵活,即所谓“透脱”。你看他的这些主张,难道不是一种反教条主义的主张吗?他的这个主张,过去很少有人注意,因为他的声名远不如朱熹等人,但是他根据自己读书的经验而提出了这种主张,我想这还是值得推荐的。
[1] [2] [3] [4] 下一页
Tag:初三语文知识,初三语文知识扩展,语文学习 - 语文知识扩展 - 初三语文知识
上一篇:名人谈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