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叔叔于勒》备课札记
- [10-10 23:14:16] 来源:http://www.85jc.com 初三语文知识 阅读:8774次
概要: 二、关于人物 1、难以原谅的败家子: 小说开始对于勒没有正面描写,有关他的一些情况都是在小说里零星交代的。于勒当初“行为不正,糟蹋钱”。行为如何不正没写清,“糟蹋钱”却说得十分明白。在那时的法国,打发他到美洲去是他惟一的出路。 到美洲之后,于勒来信说他在美洲“赚了点钱”,不仅这样,而且还“希望能够”赔偿他哥哥的损失。那么,于勒在美洲是不是改邪归正重新做人了呢?他在美洲到底混得怎么样呢?小说都没明确交代,但有两处能说明他的情况。一个是他的第二封信,再一个是“特快号”船长的介绍。 于勒的第二封信这样写道:“买卖也好。明天我就动身到南美去作长期旅行……我发了财就会回哈佛尔的。”
《我的叔叔于勒》备课札记,标签:初三语文知识扩展,http://www.85jc.com
二、关于人物
1、难以原谅的败家子:
小说开始对于勒没有正面描写,有关他的一些情况都是在小说里零星交代的。于勒当初“行为不正,糟蹋钱”。行为如何不正没写清,“糟蹋钱”却说得十分明白。在那时的法国,打发他到美洲去是他惟一的出路。
到美洲之后,于勒来信说他在美洲“赚了点钱”,不仅这样,而且还“希望能够”赔偿他哥哥的损失。那么,于勒在美洲是不是改邪归正重新做人了呢?他在美洲到底混得怎么样呢?小说都没明确交代,但有两处能说明他的情况。一个是他的第二封信,再一个是“特快号”船长的介绍。
于勒的第二封信这样写道:“买卖也好。明天我就动身到南美去作长期旅行……我发了财就会回哈佛尔的。”
“特快号”船长是这样冷冷地介绍的:“他是个法国老流氓……听说他在那边阔绰过一个时期。”
从这些介绍我们可以看出,于勒到美洲后做上了买卖,可能也赚了一点钱,但还没有“发大财”。就在“买卖也好”的时候,于勒不是继续好好做买卖,而是去南美作“长期旅行”,很“阔绰”了一个时期。赚钱不多,而花钱却很阔绰,可见其败家子作风依旧,糟蹋钱的风格一如既往。于勒还是于勒,还钱的念头只是一时的冲动罢了。
当然,分析于勒的性格特点,指出其行为的不齿并不是为了肯定其哥哥嫂嫂的态度,只不过在批判这种金钱关系的同时,还应向学生指出,这种坏蛋的行为绝不是什么美德,一个败家子什么时候也难以得到人们的同情。既然我们应该有比较犀利的批判,就不该有太滥的宽容。(张传洲、王学宁)
2、可怜的被遗弃的亲人:
于勒在美洲发了财后,成了菲利普夫妇一家“惟一的希望”,逢人便把于勒的信拿出来看。于勒成了他们家中最重要的成员。
哲尔赛岛旅行,“特快号”船长交代于勒的情况说:“去年我在美洲碰到他,就把他带回祖国。据说他在哈佛尔还有亲属,不过他不愿回到他们身边,因为他欠了他们的钱。”“在哈佛尔还有亲属”自然是于勒自己说的;“不愿回到他们身边”自然也是于勒自己说的。可是,他为什么还让船长把他带回祖国?而且偏偏是在离家乡很近的极有可能与家人相遇的“特快号”上当水手呢?看得出来,于勒并不是真的不愿意与家人相见。他想与亲人近一些,又不敢见到他们,于勒这样的内心该是多么的痛苦啊!想像得出,于勒一定是在日夜想着,有那么一天,自己的亲哥哥,自己的亲嫂嫂,自己的侄儿,自己的侄女,也会在“特快号”上出现。穷了的于勒自然不会上前去与他们相认,但是,只要让他看看,他就满足了。相遇终于成了事实,当亲人与他擦肩时,他“眼光始终不离开他手里干的活儿”,竟没有看到。即使在侄儿若瑟夫给他牡蛎钱时,他看到的也只是一个“年轻的先生”──10多年了,他不可能认出当年还很小的侄儿。可是哥哥嫂嫂却认出他来了,这一下,就使于勒的期待成了永远的期待──除非发财。“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再一次成了全家的恐怖。(丁广杰 、张 港)
三、关于细节
1、两封信:
于勒因“当初行为不正,糟蹋钱”而被送去美洲。去美洲后来了两封信,“我”家把他的信当成福音书。读者不禁要想,于勒真会回来吗?发了财的于勒究竟会给菲利普一家多少钱?于勒携巨款回家能给他们带来怎样的惊喜?他们相见的情形会是怎样的呢?读者心中产生了一系列疑问,急于了解故事的结局。可以说,信是情节发展的纽结,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同时,于勒的信也是使菲利普夫妇产生惊喜的原因。菲利普夫妇惊喜的是于勒带来的金钱,并非兄弟久别重逢的欣喜。小说开头极力渲染菲利普夫妇的“惊喜”之情,与后文对于勒的“恐怖”“诅咒”形成强烈的对比。在资本主义社会,有钱千里盼相逢,无钱对面不认亲。于勒的信深刻揭露了“惊喜”的实质,增强了小说的讽刺效果。(方 铭)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初三语文知识,初三语文知识扩展,语文学习 - 语文知识扩展 - 初三语文知识
上一篇:《我的叔叔于勒》文学性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