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语文教案设计初三语文教案设计《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正文
  1.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2. [10-10 23:20:00]   来源:http://www.85jc.com  初三语文教案设计   阅读:8436

概要:《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教学目的:1、理解通过人物语言、行动、心理,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 2、体会巧妙的构思,掌握曲折的情节。 教学准备:幻灯片或小黑板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课时目的:简介作者,掌握字词,了解结构。 教学过程 : (一) 谈话导入 1、人与人,人与亲人之间应有的关系; 2、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P168) (二) 导学导读 1、板书课题;简介作者(P168) 2、学习字词:学生注音、释义,教师讲评。 给加点的字注音: 拮据jié jū栈桥zhàn煞白shà撬开qiào诧异chà牡蛎mǔ lì褴褛lán lǚ 解释下列词语: 拮据:手头紧,经济状况不好。 栈桥:码头上延伸到海里的长桥,供旅客上下船和装卸货物用。 煞白:由于恐惧、愤怒或某些疾病等原因,面色苍白,没有血色。 撬开:用棍棒后刀、锥等的头插入缝中或孔中,用力扳另一头,使缝隙增大。 诧异:惊讶,觉得十分奇怪。 牡蛎:一种软体动物,又叫蚝,肉鲜味美,可食用。 褴褛:衣服破烂不堪。 3、指读预习提示,明确学法。 4、教师范读全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标签:初三语文教学设计,http://www.85jc.com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教学目的:1、理解通过人物语言、行动、心理,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
2、体会巧妙的构思,掌握曲折的情节。
教学准备:幻灯片或小黑板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课时目的:简介作者,掌握字词,了解结构。
教学过程 :
(一) 谈话导入
1、人与人,人与亲人之间应有的关系;
2、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P168)
(二) 导学导读
1、板书课题;简介作者(P168)
2、学习字词:学生注音、释义,教师讲评。
给加点的字注音:
拮据jié jū栈桥zhàn煞白shà撬开qiào诧异chà牡蛎mǔ lì褴褛lán lǚ
解释下列词语:
拮据:手头紧,经济状况不好。
栈桥:码头上延伸到海里的长桥,供旅客上下船和装卸货物用。
煞白:由于恐惧、愤怒或某些疾病等原因,面色苍白,没有血色。
撬开:用棍棒后刀、锥等的头插入缝中或孔中,用力扳另一头,使缝隙增大。
诧异:惊讶,觉得十分奇怪。
牡蛎:一种软体动物,又叫蚝,肉鲜味美,可食用。
褴褛:衣服破烂不堪。
3、指读预习提示,明确学法。
4、教师范读全文谎伎蓟植糠帧⒐槟啥温浯笠狻?
5、分段提示:可以按照本文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或按“盼”、“赞”、“见”、“躲”,将课文分为四大部分。
讨论明确:第一部分(1——4),盼。 第二部分(5——19),赞。
第三部分(20——47),见。第四部分(48——49),躲。
(三) 布置作业 :练习六。

第二课时
课时目的:学习第一、二部分。
教学过程 ;
一、 承前导入
1、 抽查字词掌握情况;
2、 回顾段落划分及大意。
二、 讲析一、二部分
1、 指读第一部分
2、 讲析并板书
(1) 首段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及“我”的家境。“并不是”、“刚刚够”、“有两个姐姐”,概括写家境“拮据”。第二段用几件虽显琐细却很具代表性的小事,把家境的“拮据”具体化了。
①样样——都要节省(无一例外)总
二 ②请吃——不敢答应(以免回请) 拮
③买货——减价底货(拮据至极) 分 ——穷
段 ④长袍——自己做的(无可奈何) 据
⑤花边——计较半天(爱慕虚荣)

(2)三、四自然段,通过父亲“只要一看见……总要说那句永不变更的话”,行动和语言两方面简练、生动的描绘,竭力渲染了菲利普夫妇盼望于勒归来的急切心情。“永不变更”意味着父亲那句话已说过无数次了,极写盼望之情的强烈。

(2) 小结:第一部分是故事的开端,写菲利普一家盼望于勒归来。

3、 菲利普一家如此盼望于勒归来,那么,于勒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为什么要这样焦急的盼望他归来?小说在此设下悬念。请大家速读第二部分(4——19),分析思考:在菲利普夫妇心目中于勒是个怎样的人。
4、 速读后,学生回答,教师讲评,

板书:

于 勒 行为不当
叔 叔 这之前 坏蛋流氓无赖
(从前) 分文不值 恐怖 打发他到美洲去
“吃得一干二净……”
父 亲 还大大占用…… 对 比
的 弟 做上了买卖……很大的买卖
弟 那时候 能够赔偿……损失 希望 盼他回国
(现在) 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
“于勒一回来……境况就不同

5、明确:(1)引起菲利普夫妇“恐怖”的最根本原因是:“于勒叔叔把自己应得的部分遗产吃得一干二净之后,还大大占用了我父亲应得的那一部分。”(2)于勒成为全家唯一的希望,是因为:于勒来信表示“希望能够赔偿……损失”,从而“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3)同样是“于勒”,为何菲利普夫妇对他的评价先后不相同,亲疏前后不一致?判断的标准是什么?金钱。
6、教师简析十三至十九段。
(1)13——15,照应第一部分,再次竭力渲染,铺排盼望之情,也为后文于勒再为“恐怖”作好铺垫。
(3) 16段中的“上千种计划”,富有讽刺意味,毫无着落的财产,竟然列入了他们的开支计划,十分可笑,也显得可怜、可鄙。
(3)17、18段笔触幽默有趣:姐姐们28、26岁了还“老找不着”对象,从一个新的角度是“拮据”;公务员看中二姐是因为“有一天晚上我们给他看了于勒叔叔的信”,含蓄的指出,他是看到即将到来的财产才上门的,资本主义社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由此可见一斑。

[1] [2]  下一页


Tag:初三语文教案设计初三语文教学设计语文学习 - 语文教案设计 - 初三语文教案设计

上一篇:《公输》教案设计7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