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语文知识扩展初三语文知识对浪漫主义的超越:约翰·济慈的美学历程» 正文
  1. 对浪漫主义的超越:约翰·济慈的美学历程

  2. [10-10 23:14:16]   来源:http://www.85jc.com  初三语文知识   阅读:8948

概要: 为了说明这一点,为了见出在济慈那些“模糊”、“朦胧”的思考中隐伏着的从“以美为真”发展到“以真为美”的必然的线索,我们应当对济慈与此有关的一系列想法作出必要的追踪、整理和阐发。 一、关于人格发展过程的思考 济慈的这一思考是和他对莎土比亚的注意和强烈共鸣联系在一起的。他写道: “赫士列特说得真对。莎土比亚对我们已经足够。”(1817.9.14致海登) “我比任何时候都更能理解《哈姆雷特》的妙处。”(1818.5.3致雷诺兹) 1818年至1819年,济慈频频论及莎土比亚和他笔下的哈姆雷特,这种兴趣不是偶然的,济慈发现自己与哈姆雷特处在类似的精神发展阶段。

对浪漫主义的超越:约翰·济慈的美学历程,标签:初三语文知识扩展,http://www.85jc.com

  为了说明这一点,为了见出在济慈那些“模糊”、“朦胧”的思考中隐伏着的从“以美为真”发展到“以真为美”的必然的线索,我们应当对济慈与此有关的一系列想法作出必要的追踪、整理和阐发。
 

一、关于人格发展过程的思考

  济慈的这一思考是和他对莎土比亚的注意和强烈共鸣联系在一起的。他写道:

  “赫士列特说得真对。莎土比亚对我们已经足够。”(1817.9.14致海登)

  “我比任何时候都更能理解《哈姆雷特》的妙处。”(1818.5.3致雷诺兹)

  1818年至1819年,济慈频频论及莎土比亚和他笔下的哈姆雷特,这种兴趣不是偶然的,济慈发现自己与哈姆雷特处在类似的精神发展阶段。

  在这里值得引用一下俄国批评家别林斯基对这一问题的阐发,他在《莎土比亚的剧本(哈姆雷特)》一文中提出:人生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精神和自然不自觉的和谐一致的时期”,天真未凿,对万物浑然不觉;第二个阶段是“分裂的,不调和的”阶段,理想和现实冲撞,打破了“自然的意识和朴素的感觉”,感到了不和谐的痛苦(如哈姆雷特的忧郁),第三个阶段则是在经历过斗争之后,在一个新的高度上重新实现和谐—“雄伟的、自觉的”和谐。

  济慈在1819年,即比别林所基早20年,提出了类似的理解:

  我把人生比喻成一幢有许多房间的楼字,有两个房间我可以描述一下,其余的门还锁着,我进不去。我们首先进去的是幼年之室,或叫“无思(thoughtless)之室。”只要我们还不会思虑,便会在那里呆下去……但我们终于不知不觉受自己内在思维法则觉醒的推动,我们前进着──我们一走进第二个房间(我把它叫做“初思(maidenthought)之室”),就为那里的光线和空气所陶醉,到处是使人愉快的新鲜事,颇有乐而忘返,终老于斯的想法。但是呼吸了这种空气的一个后果是使人对人类心灵本性敏感起来,使我们觉得世上充满了悲惨,伤心,痛苦,疾病和压迫。这一来“初思之室”的光明就逐渐消失,同时它四周的许许多多门敞开了。──都是黑洞洞的,都导向昏暗的过道。──我们看不到善和恶的平衡,我们在迷雾里,这就是你我当前的处境……如果我们活下去并继续思虑,我们也要去探索这些过道……(1818.5.3致雷诺兹)

  济慈又启示我们:人生更高的境界将是达到新的“无思”(outofthought──越出思虑之外)的状态。这一想法先是出现在致同一位友人的一封诗体信件里:万物不可能根据人愿而安排,它们只令我们解脱了思虑……(1818.3.25致雷诺兹)

  随后又在《希腊古瓮颂》的最后一个诗节里加以重新强调。

  这样看来,人是通过“无思──初思──新的无思”的历程走向成熟的。在这里重要的不是济慈在阐述这一点时与别林斯基的细微差异,重要的是他们都把人的成长看作一个包含冲突和转化的辩证过程,亦即人对世界、主观对客观不断斗争,不断接近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生的三阶段也可以说是对应于“美与真统一──美与真冲出──美与真在新的基础上重新统一”的过程。
 

二、关于“不如人意的因素”的理解

  为了达到人格成熟阶段新的统一,人不得不去摸索“黑暗的过道”,这是一个充满苦难和焦虑的过渡时期。当我们把美和真结合起来时,就不得不去面对许多“不如人意的因素”,诸如丑恶,困苦,疾病,即便是快乐和幸福本身,因其暂忽和必然消逝也已经构成一种痛苦,而人生便是去接受这种痛苦,去发现它与快乐构成的和谐。在《安狄米恩》完成之后,他所形成的一个重要想法是:“青年人总有一个时期以为快乐这种事是可以得到的,因而对任何不愉快而烦扰人的事就一分不耐烦。但到一定时候他们就会聪明些,知道“了周围世界是怎么回事,因此不去自寻苦恼而承认它是事理之常,知道这个负担是一辈子逃不脱的了。”(1818.4.24致泰勒)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初三语文知识初三语文知识扩展语文学习 - 语文知识扩展 - 初三语文知识

上一篇:雨夜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