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说解
- [10-10 23:14:16] 来源:http://www.85jc.com 初二语文知识 阅读:8486次
概要: 伯乐乐字的音,读音乐的乐。乐字作人名的,孙阳字伯乐,邮无正字伯乐(晋),阎乐(秦),徐乐(汉),旧注都不注音。旧注惯例,音乐的乐不注音,因为这是本义;喜乐的乐同音乐的乐并见处,音乐的乐仍不注音,喜乐的乐注音洛。所以伯乐等人名都读音乐的乐(姓乐也读音乐的乐)。 《广韵》博姓下有博劳,也说是“善相马”。博劳音与伯乐近。但是既系于博姓,就不好说是孙阳那个伯乐了。 本文“伯乐”是借代用法,借来代替识马者。 [祗]这个字并没错。说“当作衹”倒是错了。这个意思的祗是副词。用适字、祗字、袛字,是一样的,因为这三个字古音同。祗字用得比较少,《汉书》里有,见《窦婴传》。颜师古注:“祗,适也,音支,其字从衣。”无论作祗作祗,右旁是五画,下有短横(或点)。右旁四画的衹是神衹字,读音不同,不用作副词的适。
《马说》说解,标签:初二语文知识扩展,http://www.85jc.com
伯乐乐字的音,读音乐的乐。乐字作人名的,孙阳字伯乐,邮无正字伯乐(晋),阎乐(秦),徐乐(汉),旧注都不注音。旧注惯例,音乐的乐不注音,因为这是本义;喜乐的乐同音乐的乐并见处,音乐的乐仍不注音,喜乐的乐注音洛。所以伯乐等人名都读音乐的乐(姓乐也读音乐的乐)。
《广韵》博姓下有博劳,也说是“善相马”。博劳音与伯乐近。但是既系于博姓,就不好说是孙阳那个伯乐了。
本文“伯乐”是借代用法,借来代替识马者。
[祗]这个字并没错。说“当作衹”倒是错了。这个意思的祗是副词。用适字、祗字、袛字,是一样的,因为这三个字古音同。祗字用得比较少,《汉书》里有,见《窦婴传》。颜师古注:“祗,适也,音支,其字从衣。”无论作祗作祗,右旁是五画,下有短横(或点)。右旁四画的衹是神衹字,读音不同,不用作副词的适。
[奴隶人]不是真奴隶。奴隶下用人字,构成奴隶人,用来指不识马的饲养人。构词确当而富有表达力。
[骈死]不是说千里马和一般的马并死。这一句从头到尾说的是名马。“辱于……”是名马,“骈死”是名马,“不以千里称”是名马。
[槽枥]槽是喂牲畜用的食器,枥不是。马枥就是马栈、马棚。马栈叫枥,犹如猪栏叫苙。枥是用竹木排比编成的。《方言》:“枥,……或谓之皁。”高诱《吕氏春秋·权勋》注:“皁,枥也。”《汉书·梅福传》“伏历千驷”,曹操《碣石篇》“骥老伏枥”(从《晋书·乐志》《宋书·乐志》),《庄子·马蹄》“编之以皁栈”,《吕氏春秋·权勋》“犹取之内皁而著之外皁也”,文天祥《正气歌》“牛骥同一皁”,历、枥、皁、栈是一个东西。木棍竹条排比编成的都叫枥,所以竹木编的夹拷手脚的刑具叫枥(《说文》)。
[不以千里称]称不是称呼。不以千里称,不是不用千里的称号称呼。称是著称,著名。这里是说不以千里著称。指马的千里之材埋没了。
[食马者……千里也]这不是两句,是一句。标点应当是这样: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这句意思是:饲养马的人不知它能千里而饲养,那么这马虽有千里的材能,……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且不是则,也不是承接连词。是副词,犹、尚且的意思。一般用法,象这句,放在“不可得”前面,作“欲与常马等且不可得”。韩集朱熹《考异》:“今按:且字恐当在等字下。”这是就一般用法说的。古籍中作犹、尚且讲的副词的且字有放在分句开头的。举先于韩文的例同这句比较:
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孟子·粱惠王上》)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且人恶之”就是人且恶之,“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就是欲与常马等且不可得。而且两句都是“……且……,恶(安)……也?”的句式。“且”同“恶(安)”密切相关。且字不是承接连词是很清楚的。这句用今语表达,就是:要同常马一样尚且办不到,怎么要求它能行千里呢?
[安]疑问副词。怎么。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这个之字误衍(就是多出来的),由于涉及上文“策之……”“食之……”。策之、食之是人驱策马,人饲养马。鸣是马鸣,鸣下不可用之。马鸣而饲养马的人不能通其意。鸣字下面的而字表明了“鸣”和“不能通”是两方面,这也可以看出这个分句与策之、食之两个分句的不同。用词是严密的。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这句生动地表现出不识马者懵然无知、熟视无睹而傲然自是的神态。“天下无马”当用叹号。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初二语文知识,初二语文知识扩展,语文学习 - 语文知识扩展 - 初二语文知识
上一篇:韩愈论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