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在美国》节选
- [10-10 23:14:16] 来源:http://www.85jc.com 初一语文知识 阅读:8606次
概要:黄全愈 在我完全忘记了儿子上国画班去学绘画的事儿后,一天我收到一封较厚的家信。拆开一看,有一张约两尺见方的宣纸国画,画的是竹子:疏疏落落的竹叶,斜斜弯弯的竹干,布局协调,浓淡有致,且远近成趣。 我不知道妻子为什么要千里迢迢寄这幅画来?细读来信,我大吃一惊!我真不敢相信这幅画竟然出自我那三岁儿子的手!正好隔壁的布莱恩博士走过我办公室门前 ,我一把拉他进我的办公室,说:“有人给我送了一幅画!”说着我展开儿子的那幅竹子的国画。他眯着眼睛
《素质教育在美国》节选,标签:初一语文知识扩展,http://www.85jc.com
黄全愈 在我完全忘记了儿子上国画班去学绘画的事儿后,一天我收到一封较厚的家信。拆开一看,有一张约两尺见方的宣纸国画,画的是竹子:疏疏落落的竹叶,斜斜弯弯的竹干,布局协调,浓淡有致,且远近成趣。
我不知道妻子为什么要千里迢迢寄这幅画来?细读来信,我大吃一惊!我真不敢相信这幅画竟然出自我那三岁儿子的手!正好隔壁的布莱恩博士走过我办公室门前 ,我一把拉他进我的办公室,说:“有人给我送了一幅画!”说着我展开儿子的那幅竹子的国画。他眯着眼睛,歪着脑袋审视了好一会儿。我说:“这是一个著名的教授画的!”他眨了眨那双蓝蓝的眼睛,点点头沉吟道:“不错!不错!” 我看他很认真的样子,突然不忍心骗他。我说:“不,这是我儿子画的……”布莱恩博士的脸色在一瞬间掠过几个变化:既有被作弄的尴尬,又非常不相信那是三岁儿童的画,同时也对自己鉴赏中国画的水平有点怀疑……
这是一个很荒唐的故事,也是一个很真实的故事,同时又是一个非常发人深省的故事。
我们把刚五岁的儿子送到了迈阿密大学美术学院办的绘画班学习。 想想,儿子三岁时去了一下国画学习班,就能技惊四座。现在五岁啦,到美国正牌大学的美术学院办的绘画班学习,恐怕要石破天惊的。
谁也想不到,儿子才去了不到五次就开始叫唤:“不想去啦!”
儿子说:“老师根本不教绘画,一点都不教!每次都是给一个题目,就让我们自己画啦,想怎么画就怎么画,爱怎么画就怎么画,老师一点不管。画完了老师就知道说‘好哇!好哇!’好什么好?!旁边那些美国小孩的画,根本就是 “一塌糊涂” 。
于是我想去看一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天,我借口儿子穿的衣服少了,给他送衣服去。
这天,当值的老师是三个“打工”的美术系研究生。一个男的坐在讲台上,翘着二郎腿望着天花板,一个女的嚼着口香糖在来回巡视,另一个女的望着窗外的鹅毛大雪,若有所思。我示意要给儿子送衣服,那望窗外的女子冲我笑笑。
我进去一看,儿子一脸无所适从、无可奈何的神情。天哪,其他孩子有站着画的,有跪着画的,也有趴着画的……要说“八仙过海”一点不为过。“八仙”们的笔下所绘,更是不敢恭维:不成比例、不讲布局、不管结构、无方圆没规矩,甚至连基本笔法都没有。
我们同意儿子不再上这种“误人子弟”的绘画班。
我们百思不得其解。逢人就讲,遇机会就说:都画些什么、学些什么呀?老师哪里是在教绘画,那简直是在放羊!放羊也还有个范围呀……
于是,儿子的主要活动又回到了幼儿园里。
一天,我们去看儿子,我突然发现妻子的注意力并不在儿子身上。我捅捅她:“喂,开什么小差?”
她努努嘴,“看墙上那些画,你能认出儿子的画吗?”
我往墙上一看,一眼就认出来了!
儿子的画像模像样的,在那些“无方圆没规矩”的画群中,很突出、很显眼。
一股油然而生的自豪感从心底升起,随即又隐隐有一丝莫名其妙的不安。
每次儿子画完画都要问:“像不像?”
起初我们也不甚明其意地用“像”或“不像”来回答他。其实,到底儿子想要问的“像”指什么?而我们回答的“像”或“不像”又到底指什么?没有人去深究。
[1] [2] [3] 下一页
Tag:初一语文知识,初一语文知识扩展,语文学习 - 语文知识扩展 - 初一语文知识
上一篇:《观舞记》有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