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语文知识扩展三年级语文知识曲阜掌故» 正文
  1. 曲阜掌故

  2. [10-10 23:15:18]   来源:http://www.85jc.com  三年级语文知识   阅读:8559

概要:曲阜掌故 【孔子封谥考】 孔子逝世于公元前479年,鲁国哀公亲制诔文悼念孔子,诔文中称孔子为“尼父”。这是有

曲阜掌故,标签:三年级语文知识扩展,http://www.85jc.com
曲阜掌故  

     

【孔子封谥考】

  孔子逝世于公元前479年,鲁国哀公亲制诔文悼念孔子,诔文中称孔子为“尼父”。这是有别于封号的尊称。

  孔子有封号始于公元元年,汉平帝刘衍追封孔子为公爵,称“褒成宣尼公”。北魏孝文帝于太和十六年(公元492年)改称孔子为“文圣尼公”。北周静帝于大象二年(公元580年)恢复公爵之封,号“邹国公”。隋文帝杨坚开皇元年(公元581年)尊孔子为“先师尼父”。

  唐太宗李世民与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尊孔子为“先圣”,十一年又改成“宣父”。欠丰元年(公元666年),唐高宗李治尊孔子为“太师”。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武则天执政时恢复公爵,改号“隆道公”。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唐玄宗李隆基升孔子为王爵,是好“文宣”,成“文宣王”。宋真宗于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家好孔子为“选胜文宣王”,五年(公元1012年)又改称至圣文宣王“,元武宗于大德十一年(公元1307年)加封孔子为“大圣先师”。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加号控制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十四年(公元1657年)又复称“至圣先师”。民国年间“国民政府”派员祭祀孔子四号是跟皇帝或显贵的生前的实际参照《司法》追成。孔子的谥号也是这。据谥法说:“扬善赋简曰圣”,“敬宾厚礼曰圣”“经天纬地曰文”,“道德博文曰文”,“学勤好问曰文”“慈惠爱民曰文”;“圣善周闻曰宣”。之于“大成”,是赞扬孔子及古圣贤之大成,“至圣”则是说孔子是最高的圣人。历代王朝都为他的封谥选择了最高赞誉的字,由此可见孔子思想学说的遵崇。


【帝王祭庙考】

  历代封建统治者在对孔子追谥加封的同时,还经常派官员到曲阜来祭祀,有时皇帝也亲自来曲阜顶礼膜拜。

  皇帝到曲阜祭祀孔子始于汉高祖刘邦。据《史记》记载,汉高祖刘邦于高祖十二年十二月自淮南还,过鲁,以太牢(猪、牛、羊三牲各一)祭祀孔子。历代儒家对此大肆宣扬,认为“汉家四百年命脉全在于此”。至此以后,历代封建统治者竞相效仿,东汉光武帝刘秀于建武五年(公元29年)过阙里,命大司空宋宏祭祀孔子;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明帝刘庄到曲阜祭祀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并亲御讲堂,让皇太子讲经;元和二年(公元85年),章帝刘、延光三年(公元124年)安帝刘祜先后来曲阜祭祀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在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也亲临曲阜祭祀孔子。唐高宗李治、唐玄宗李隆基过曲阜时皆亲祭孔子,玄宗还派礼部尚书苏延以太牢祭孔子墓。五代时,北周太祖郭威在曲阜祭完孔庙,又专程去孔林祭奠孔子墓。宋真宗赵恒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过曲阜,祭完孔庙也去祭拜孔子墓。清圣祖玄烨于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在孔庙祭祀孔子行三跪九叩大礼,到孔林祭拜孔子墓也行一跪九叩之礼。乾隆皇帝八次过曲阜,都在孔庙、孔林祭师孔子,三跪九叩,或两跪九叩,或一跪三叩,格外虔诚。

  帝王派官致祭始于东汉光武帝,之后代代沿袭,总计有一百九十六次之多。他们的祭文也丝毫不掩盖其目的:“尚资神化,祚我皇元”,“阐我皇风,四海永清”,目的是维护和巩固他们的封建统治。


【大成圣时】

  孔庙的主体建筑命名为“大成殿”,孔庙的第一道大门命名为“圣时门”。这两个名字是从我国古代另一个著名的思想家孟子赞扬孔子的一段话中选出来的。

  据《孟子·万章下》载:“孟子曰:‘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盛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这里,孟子把孔子和几位先生先贤作了比较,找出了“圣”之所在。伯夷,因反对周武王进军讨伐商王朝,逃避到首阳山,不食周粟而死,,孟子謂其“清者”;伊尹,商初大臣,辅助商王太甲,因这位王破坏法制,被他放逐,自理其政,三年后太甲悔过,又接回复位,孟子谓其“任者”;柳下惠,春秋时鲁国大夫,以善于讲究贵族礼节著称,齐攻鲁,他派人到齐劝说退兵,孟子谓之“和者”;而唯有孔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成,是圣人中最适合于时代者。

[1] [2] [3]  下一页


Tag:三年级语文知识三年级语文知识扩展语文学习 - 语文知识扩展 - 三年级语文知识

上一篇:关于老子的民间故事
《曲阜掌故》相关文章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