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13.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吾党之士狂简简:威仪堂堂B.夷考其行,而不掩焉者也掩:遮蔽、遮盖C.过我门而不入我室,我不憾焉者憾:仇恨、怨恨D.孔子以为德之贼贼:残害……的人【答案】C(应为“遗憾,不满意”)14.以下五句分别编成四组,全都批评“原人”的一组是()①非之无举也②孔子以为德之贼③恶利口,恐其乱信也④居之似忠信⑤言不顾行,行不顾言A.①③④ B.①②④C.③④⑤ D.②③④【答案】B(批评原人的内容在文中第6自然段,第③句实际上是批评狂放之人的。)1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孟子的弟子万章,对孔子身在陈国却思念鲁国的狂放之士感到不解,认为是错误的。B.孔子在交友的过程中,首选中道之士,次而选狂放之士,再次选狷介之士;对于乡原之士深恶痛疾,不与交往。C.孟子认为狂放之士虽然胸怀大志,并能讲一番道理,但他们的行为却常常不能与他们的语言相一致。D.孟子认为,孔子身在陈国却思念鲁国的狂放之士是正确的。【答案】A(
《寡人之于国也》课后练习答案,标签:高二语文课后习题答案,http://www.85jc.com13.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吾党之士狂简 简:威仪堂堂
B.夷考其行,而不掩焉者也 掩:遮蔽、遮盖
C.过我门而不入我室,我不憾焉者 憾:仇恨、怨恨
D.孔子以为德之贼 贼:残害……的人
【答案】 C(应为“遗憾,不满意”)
14.以下五句分别编成四组,全都批评“原人”的一组是( )
①非之无举也
②孔子以为德之贼
③恶利口,恐其乱信也
④居之似忠信
⑤言不顾行,行不顾言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③④⑤ D.②③④
【答案】 B(批评原人的内容在文中第6自然段,第③句实际上是批评狂放之人的。)
1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孟子的弟子万章,对孔子身在陈国却思念鲁国的狂放之士感到不解,认为是错误的。
B.孔子在交友的过程中,首选中道之士,次而选狂放之士,再次选狷介之士;对于乡原之士深恶痛疾,不与交往。
C.孟子认为狂放之士虽然胸怀大志,并能讲一番道理,但他们的行为却常常不能与他们的语言相一致。
D.孟子认为,孔子身在陈国却思念鲁国的狂放之士是正确的。
【答案】 A(万章只是不解,并没有认为是错误的)
16.翻译下列句子。
(1)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经正,则庶民兴;庶民兴,斯无邪慝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责备他却举不出错误,斥骂他却没有什么可斥骂的,他只是混同于流俗,迎合于污世。(2)道正就会使百姓积极;老百姓积极起来,就没有邪恶了。
参考译文:
万章问道:“孔子在陈国说:‘何不回去呀!我的门徒志大狂放,进取不忘根本。’孔子在陈国,为什么思念鲁国的狂放之士?”孟子答道:“孔子说过:‘遇不到言行中庸之士同他交往,一定能(结识)狂放之人和狷介之士吧!狂放的人能进取,洁身自好的人有不做的事情。’孔子难道不想结交中庸之士吗?不能一定得到,所以只想那次一等的人。”
“请问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做狂放的人?”答道:“像琴张、曾晳、牧皮这样的人,就是孔子所说的狂放的人了。”“为什么说他们是狂放的人呢?”答道:“他们志向远大说话夸张,总说:‘古代的人!古代的人!’考察他们的行为,却不能跟语言相符。狂放的人又不能得到,就想得到不屑 于做不干净的事的人而跟他交友,这就是狷介之士,这又是次一等的了。孔子说:‘经过我的大门却不进入我的屋子,我不对他不满意,那只有好好先生吧!好好先生,就是残害道德的人。’”
问道:“什么样的人就可以称他好好先生呢?”回答说:“(好好先生批评狂放之人说)‘为什么这样志高言大呢?话语不照应行为,行为不照应话语,就只说‘古代的人,古代的人!’(又批评狷介之士说)‘行为为什么这样孤独冷落?’(又说)‘生在这个社会,为这个社会做事,能好一些就可以了。’光滑玲珑献媚世人的人,这就是好好先生。”
万章说:“全乡的人都叫他老好人,他也无处不表现出是个老好人,孔子认为他是残害道德的人,为什么呢?”回答说:“非难他却举不出什么错误;责骂他却没什么可责骂的,他只是混同于流俗,相合于污世,居家好像忠厚诚实,行动好像方正纯洁,众人都喜欢他,自己也认为做得正确,但不能进入尧舜的道德规范,所以是‘残害道德的人’。孔子说过:厌恶似是而非的东西,厌恶狗尾草,怕它弄乱了禾苗;厌恶巧言谄媚,怕它弄乱了道义;厌恶夸夸其谈,怕它弄乱了诚实;厌恶郑国音乐,怕它弄乱了雅乐;厌恶紫色,怕它弄乱了红色;厌恶好好先生,怕它弄乱了道德。君子(使一切事)回到正道罢了。道正百姓就会积极,百姓积极,就没有邪恶了。”
四、高考热点
1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