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语文课后练习初三语文课后练习《陈涉世家》试题及答案» 正文
  1. 《陈涉世家》试题及答案

  2. [10-10 23:15:55]   来源:http://www.85jc.com  初三语文课后练习   阅读:8587

概要:题组一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后面的问题。(13分)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①会天大雨( ) ②度已失期( )③上使外将兵( ) ④楚人怜之( )2与“陈胜、吴广乃谋曰”一句中的“乃”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B.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C.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D.羲之之书晚

《陈涉世家》试题及答案,标签:初三语文课后习题答案,http://www.85jc.com

题组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后面的问题。(13分)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天大雨( ) ②已失期( )

③上使外兵( ) ④楚人之( )

2与“陈胜、吴广乃谋曰”一句中的“乃”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B.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C.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D.羲之之书晚乃善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

①天下苦秦久矣。

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4.从选文中我们可以看出陈胜是一位 的人。

答案:

1.①适逢,恰巧遇到。②揣度,推测,估计。③带领,率领。④爱。

2.C

3.①天下百姓被秦王朝统治,受苦受难已经很大长时间了。(天下百姓长期受秦王朝统治,痛苦不堪。)②如今果真把我们的人冒充公子扶苏和项燕的军队,向天下发出倡导,应当有很多响应的人。

4.有卓越的领导才干和超人的才略胆识

题组二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16分)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乃丹帛曰“陈胜王” 一男附

B. 已失期 关山若飞

C. 天大雨,道不通 宾客大宴

D.又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又何

2.下列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楚人怜之 B.吴广以为然 C.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D. 尝与人佣耕

3.对这段文字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或以为死,或以为亡”的意思是:“或者认为死了,或者认为灭亡了”。

B.陈胜借扶苏、项燕的名义,目的是利用他们的声望来号召天下百姓起义。

C.“等死,死国可乎?”表现了陈胜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D.本文段的内容是记叙了陈胜、吴广起义前对形势的分析。

4.选文能表现陈胜所说的“鸿鹄之志”的词句是 。(2分)

5.陈胜、吴广举行起义的根本原因是 ,

而起义的直接原因是 (用选文中的原句回答)(4分)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译文:

②(卒)固以怪之矣。

译文:

答案:

1.C

2.B

3.B

4.举大计(或“死国”)

[1] [2] [3]  下一页


Tag:初三语文课后练习初三语文课后习题答案语文学习 - 语文课后练习 - 初三语文课后练习

上一篇: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