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3)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飞腾的急流,比箭更快;汹涌的浪滔,与快马无异。 4)夹岸高山,皆生寒树:紧贴两岸的山上,长满了常青(阴森森)的树木。 5)负势竞上,互相轩藐:树木凭着山势,仿佛争着向远处高处伸展。 6)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那些像老鹰那样极想得到名利的人,看到这样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功名利禄的心。 7)横柯上蔽,在昼犹昏:横斜的大树枝遮蔽着天空,即使白天也与黄昏无异。 8)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稀疏的小树枝交织的地方,有时或许还可以漏出点阳光。 5、译文。 (那空中的)烟雾都消散净尽,天空和远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流荡漾,任凭船儿东西漂泊。从富阳县到桐庐县(相距)一百里左右,奇山异水,是天下绝无仅有的。 江水呈现清白色,(清澈得)千丈深也能见到水底。游鱼和细石可以看到清清楚楚,毫无障碍。(那飞腾的)急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猛似奔马。 两岸的高山,都长着郁郁葱葱的树木,使人看了有寒凉之意,(高山)凭着(高峻的)形势,奋力直向上耸,仿佛互相竞赛向高处和远处发展;(它们)都在争高,笔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合集,标签:初二语文课后习题答案,http://www.85jc.com 第二课时
一、学生齐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和主旨
1)找找看,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课文所写景物的特征?为什么?
2)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展现这个“异”和这个“奇”字的?
3)根据文句你能悟出作者写这篇文章时的心情吗?
4)本文的语言有什么样的特点?
明确:1)“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是景色的特征,全文都围绕着“”奇“异”这两个字展开。
2)景--异水: “清” (千丈见底、直视无碍) “急”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奇山: “看” (高山寒树,轩藐成峰) “听” (泉水作响;好鸟成韵。蝉鸣不穷,猿叫无绝)
3)无拘无束、任性自得 (负势争高,息心忘反)虽亟思奋发有为,但终未显达,因而有些消极遁世的思想情绪。
4)文句清新优美,写景状物细致,句式“两两相对”,又骈中带散。
二、学生分六组交流,每组在统观全篇的基础上重点负责一个语段,然后各组选一位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1.学生明确:第一段写自己游览的地点及对桐庐一带册水总的印象。“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是说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呈现同样的颜色。这八个字四种景物,组成一幅天朗山清、秋高气爽的清秋风物图,勾勒出广阔的空间境界。“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作者乘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多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独一无二。”奇山异水”表明这一带山水不同凡响,“独绝”二字,强调此处山水为天下之冠。这一段总领全篇,结构上细举目张,脉络分明。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总领全文)
学生齐读第一段,想象作者乘舟顺流而下,尽兴观赏的情形。
2.学生明确:第二段写水,突出”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是说水都是青白色的,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这两句突出水之清。“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是说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这两句突出了水之急。作者从两个侧面来写水,把静态的色和动态的形都描摹得异常形象。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异水 千丈见底 水之清 急湍猛浪 水之急
学生齐读第二段,想象富春江水的秀美与壮阔。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