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检测试题:第二单元(人教版)
- [10-10 23:17:41] 来源:http://www.85jc.com 初一语文课后练习 阅读:8367次
概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12分) 13.下面“而”字表转接的一项是 ( ) A.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B.温故而知新 任重而道远 C.人不知而不愠 学而不思 D.学而时习之 死而后已 14.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温故而知新 故有物外之趣 B.知之为知之 可以为师矣 C.学而时习之 传不习乎 D.有朋自远方来
七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检测试题:第二单元(人教版),标签:初一语文课后习题答案,http://www.85jc.com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12分)
13.下面“而”字表转接的一项是 ( )
A.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B.温故而知新 任重而道远
C.人不知而不愠 学而不思
D.学而时习之 死而后已
14.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温故而知新 故有物外之趣
B.知之为知之 可以为师矣
C.学而时习之 传不习乎
D.有朋自远方来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5.按提示写出课文中的名言警句。
(1)谈求知态度的:
(2)谈学习方法的:
16.用现代汉语准确地表述下面句子的意思。
(1)见贤思齐焉。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12分)阅读《甘露的秘密》,完成17-20题
蚂蚁和蚜虫的关系简直可以说是亲密无间的,有时候,你会看到一群蚂蚂背着蚜虫( )地跑来跑去,那是蚂蚁在给蚜虫搬家。当蚜虫在一片植物上大肆蚕食,只剩下残茎败叶之后,蚂蚁就把这群祸害转移到另一处食物充足的地方去,使蚜虫能够( ),好排泄出更多的蚜蜜来。在蚂蚁搬家的时候,也不会丢下为它提供美餐的好朋友不管。确定了新居之后,小蚂蚁就会把蚜虫一个一个搬到附近的植物上去。蚂蚁不仅是蚜虫的“卫士”,还是蚜虫的“保姆”。冬天临近了,雌蚜排出了一个个越冬卵。蚂蚁很担心这些卵会被冻坏,便( )把它一个个搬到外面晾晒,晒完后再搬回巢去。到了次年早春,蚜卵孵化了,这下又忙坏了小蚂蚁,它又主动承担了喂养小蚜虫的任务。直到春暖花开,蚂蚁又把小蚜虫一个个搬出洞来,放到植物上,让它去啃食鲜嫩的茎叶,以便自己从它的屁股后面捞取一点蚜蜜。(选自《中学生必读文库》)
17.辨一辨:将:“不辞劳苦,川流不息、饱食终日”归入上文的语段中,其顺序是:
18.找一找:文中起过渡作用的句子是:
19.谈一谈:蚂蚁是蚜虫的保姆,再读选段后谈谈蚂蚁作为保姆要为蚜虫做哪几件事?
20.品一品:在文中哪些词句可以让我们联想到作者对蚂蚁的态度。这种态度是什么?举例说明。
(四)(12分)阅读《一棵树》片断,完成21-24题。
我说的一棵树,不是指森林,小树林、树丛,也不是指一排排街道绿化树中的某一棵树,而是指旷野山梁上孤独长着的一棵树。它离群索居,没有左邻右舍,无依无靠,永远孤零零的,独自面对身旁的世界,不知什么原因,是同类抛弃了它,还是它自己逃离了群体?反正上帝在造就它时,便已安排了它必然孤独的命运。
这样的一棵树你肯定见过。这样的一棵树你见着时,心总会不由自主地一震。这样的一棵树你见过之后,必然会铭记永生。
二十年前登华山,见到东峰顶上长着的一棵华山松。二十年后,登山游玩的一切细节渐次模糊,惟这棵树镌刻于脑际,如我保存着的在它身旁拍摄的黑白照片一样清晰。这是与遍布华山的华山松绝不雷同的一棵华山松。
以华山命名的这种松树,最显著的特征莫过于它挺拔伟岸的身躯。沟涧里,山坡上,满是棵棵端正溜直的树身,支撑着葱茏苍郁的树冠,竭力向太阳靠近,充满了蓬勃的生机,充满了一种只有在激烈竞争中才有的奋进向上的精神。是的,在密密匝匝的林木中,谁想得到多一点的阳光雨露,谁就得这么端直地向上长,再向上长,一点不敢歪斜了身躯。所以,满沟满坡的华山松都让自己立得端正,站得挺直,最后都长成了栋梁之材。
东峰顶上的那棵却截然不同……
显而易见,它是从石缝中硬挣出来的。一出世,便挣脱了压力,获得一个广阔的天地,无拘无束,一味地自由放任,伸胳膊蹬腿。故而,那身躯就失去了华山松特有的端庄挺拔,从最底部起就分枝杈,歪歪扭扭,曲曲弯弯。偌大的峰顶上,只它一棵树木,无须跟同类抢阳光雨露,也无须与同类竞相争高。似乎是上天过于对它宠爱,太少了约束,太多了放任,其结果造就了这么一棵不端正的华山松,虽居位优越,却难以成为栋梁之材。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初一语文课后练习,初一语文课后习题答案,语文学习 - 语文课后练习 - 初一语文课后练习
上一篇:七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检测试题:第一单元(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