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语文课后练习五年级语文课后练习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资料» 正文
  1.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资料

  2. [11-18 23:34:31]   来源:http://www.85jc.com  五年级语文课后练习   阅读:8970

概要:几棵小树指边疆建设者的孩子们。5.读了这三首古诗词,我发现他们在内容上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都是写古代儿童无忧无虑的生活。不同的是《牧童》描绘了牧童晚归休息图,《舟过安仁》描绘的两小儿船头以伞使风的场景,而《清平乐·村居》则营造了一个五口之家的温馨幸福的农家生活画面。6.《冬阳·童年·骆驼队》一文是中国著名女作家林海音写的,文中提到《城南旧事》是她写的一部自传体小说,本文是这部小说的序言。7.作者在文中“默默地想,慢慢地写”了童年这样几个画面:看骆驼咀嚼、想象骆驼系铃铛、想为骆驼剪垂在肚子底下的毛、好奇地问妈妈夏天骆驼的去向,这些场景是按季节推移顺序写的。8.请你说说“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意思,并举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答: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由于人们不了解,不习惯,被认为荒谬或违前人的结论等,而被鄙视甚至迫害,这是存在的现象。哥白尼发现了日心说,结果怕遭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资料,标签:五年级语文课后习题答案,http://www.85jc.com

  几棵小树指边疆建设者的孩子们。

  5.读了这三首古诗词,我发现他们在内容上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都是写古代儿童无忧无虑的生活。不同的是《牧童》描绘了牧童晚归休息图,《舟过安仁》描绘的两小儿船头以伞使风的场景,而《清平乐·村居》则营造了一个五口之家的温馨幸福的农家生活画面。

  6.《冬阳·童年·骆驼队》一文是中国著名女作家林海音写的,文中提到《城南旧事》是她写的一部自传体小说,本文是这部小说的序言。

  7.作者在文中“默默地想,慢慢地写”了童年这样几个画面:看骆驼咀嚼、想象骆驼系铃铛、想为骆驼剪垂在肚子底下的毛、好奇地问妈妈夏天骆驼的去向,这些场景是按季节推移顺序写的。

  8.请你说说“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意思,并举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由于人们不了解,不习惯,被认为荒谬或违前人的结论等,而被鄙视甚至迫害,这是存在的现象。

  哥白尼发现了日心说,结果怕遭到教会的处罚而不公布真相,布鲁诺坚持了日心说,结果被教会处死;哈唯发现血液循环,结果被烧死。

  9.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答:我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两点:一是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杨氏之子也在姓上做文章。二是杨氏之子并没有直接反驳孔君平,而是以否定的形式婉转的回答,显得幽默有礼貌。

  10.《晏子使楚》这篇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先写事情的起因:晏子出世出国,楚王想乘机侮辱晏子;接着写事情的经过: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机智对答,可以用小标题概括为进城门.见楚王.赴宴席;最后写事情的结果: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11.《晏子使楚》这篇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有什么联系

  答:开头写了事情的起因,中间写了事情的过程,结尾写了事情的结果。

  12.《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的前三个自然段在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点?

  答:首先都是用满含恳求意愿的祈使句开头,然后把现实的情景和往事结合起来,写得情真意切,最后从具有充分肯定语意的反问句结尾。

  13.《桥》这篇课文的句子和段落与我们平常读的文章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这篇课文的句子和段落都比较简短,这样写的好处是渲染紧张气氛。

  14.《将相和》中“将”是指廉颇,“相”是指蔺相如,“和”是和好的意思。全文讲了三个小故事,可用小标题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来概括。

  15.读了《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我明白了可以从问题的提出.调查方法.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结论四方面来写研究报告,还知道了可以从书籍.报刊.教科书等渠道搜集信息。

  16.“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为什么说这种境界“耐人寻味的?

  答:因为德国人爱花,他们将花栽种在临街窗户外面,将最美的花给别人看,而自己走到街上有享受别人为自己创造的美,这种民族风情的境界是高尚的、无私的、实实在在的,人人都能享受到的,因此,耐人寻味。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

  一、【古诗词】

  《牧童》 唐 吕 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舟过安仁》 宋 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清平乐·村居》 宋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扬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译文:

  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Tag:五年级语文课后练习五年级语文课后习题答案语文学习 - 语文课后练习 - 五年级语文课后练习

上一篇:李广巧计退兵阅读答案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