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语文知识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文言文基础知识之文言虚词解析» 正文
  1. 文言文基础知识之文言虚词解析

  2. [10-10 23:18:48]   来源:http://www.85jc.com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   阅读:8714

概要: ⑧以吾一日长乎尔。(尔:比。) (三)可作词尾,译为“……的样子”“……地”。 ①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 17.【焉】 (一)兼词。 1.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其中)。(《论语》) 2.相当于“于何”。译为“在哪里”“从哪里”等。 ①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二)代词。 1.相当于“之”。 ①惟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②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 2.哪里,怎么。 ①未知生,焉知死(《论语》) (三)语气词。 1。句末语气词,了,啊,呢。 ①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 ②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齐桓晋文之事》) 2.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师说》) 3.作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地”。 ①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阿房宫赋》) 18.【也】 (一)句末语气词,

文言文基础知识之文言虚词解析,标签:初中语文基础知识,http://www.85jc.com
⑧以吾一日长乎尔。(尔:比。)
(三)可作词尾,译为“……的样子”“……地”。
①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
17.【焉】
(一)兼词。
1.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其中)。(《论语》)
2.相当于“于何”。译为“在哪里”“从哪里”等。
①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二)代词。
1.相当于“之”。
①惟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②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
2.哪里,怎么。
①未知生,焉知死(《论语》)
(三)语气词。
1。句末语气词,了,啊,呢。
①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
②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齐桓晋文之事》)
2.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师说》)
3.作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地”。
①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阿房宫赋》)
18.【也】
(一)句末语气词,
1.表示判断语气。
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
2.句末语气词,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例:
①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齐桓晋文之事》)
②雷霆乍惊,宫车过也。(《阿房宫赋》)
3.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叹的语气。
①鸣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过秦论》)
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或反诘语气。
①公子畏死邪?何泣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②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
5.用在句末,表示祈使语气。
①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崤之战》)
(二)句中语气词。用在句中,表示语气停顿。
①是说也,人常疑之。(《石钟山记》)
【……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乎】意思是“说的就是……啊”
①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齐桓晋文之事》)
【也哉】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多有感叹或反诘之意。例:
①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触龙说赵太后》)
巩固练习
1.解释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
①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③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
④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
⑤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⑦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⑨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
⑩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与赵()
答案①连词,表转折②连词,表修饰③连词,表转折④连词,表修饰⑤连词,表并列⑥连词,表转折⑦连词,表承接⑧连词,表递进⑨代词,你(的)⑩连词,表假设
2.下列句中“何”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两项是()
例: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
A.徐公何能及君也B.大王来何操
C.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D.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E.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G.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
H.荣禄遇足下素厚,足下何以待之J.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答案AJ(副词,可译为“怎么”或“为什么”)
3.对下列各句中“其”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①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③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④则或咎其欲出者
⑤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⑥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⑦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⑧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⑨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A.①⑧相同,②⑤相同B.③④相同,⑥⑨不同
C.⑥⑦相同,⑧⑨相同D.②⑤不同,④⑥相同
答案A(①⑧代词,他们;②⑤代词,其中)
4.下列句中“若”字的意义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②视之,形若土狗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初中语文基础知识语文学习 - 语文知识 -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

上一篇:文言文基础知识之文言句式解析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