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语文教案设计初三语文教案设计《孔乙己》的思想深度和悲剧力量» 正文
  1. 《孔乙己》的思想深度和悲剧力量

  2. [10-10 23:20:00]   来源:http://www.85jc.com  初三语文教案设计   阅读:8910

概要:三《孔乙己》对社会的批判不仅是很深刻的,而且带有很大的美学力量。就其美学性质来说,《孔乙己》是一个平常性的社会悲剧,带喜剧性的社会悲剧。在英雄悲剧与平常悲剧中,鲁迅特别注重,也特别善于创造 平常悲剧。鲁迅说:“极平常的,或者简直近于没有事情的悲剧,正如无声的言语一样,非由诗人画出它的形象来,是很不容易的。然而人们灭亡于英雄的特别的悲剧者少,消磨于极平常的,或者简直近于没有事情的悲剧者却多。”(《几乎无事的悲剧》)平常悲剧,由于他的对象是最大量的几乎无事的社会现象,因此,它也最容易被忽略、被遗忘、被淹没,这样,发现对象的典型悲剧意义,也就更难。真正的艺术大师,就是善于在几乎无事的、人们习以为常的社会现象中发现不寻常的社会本质意义。象孔乙己的追求、创伤、死亡,都是极其平常的,几乎无事的,但是,鲁迅却在这种极平常的形象中揭示一种可怕的:他们处在一个并非人间的地狱中,正在一步步地被社会所吞没,到处都有这样悲惨的存在,但许多人却把这种存在看成是合理的,而鲁迅以自己的小说惊醒人们:这种社会存在是一种不合理的罪恶,是一种被吃的悲剧。但《孔乙

《孔乙己》的思想深度和悲剧力量,标签:初三语文教学设计,http://www.85jc.com


  《孔乙己》对社会的批判不仅是很深刻的,而且带有很大的美学力量。就其美学性质来说,《孔乙己》是一个平常性的社会悲剧,带喜剧性的社会悲剧。在英雄悲剧与平常悲剧中,鲁迅特别注重,也特别善于创造 平常悲剧。鲁迅说:“极平常的,或者简直近于没有事情的悲剧,正如无声的言语一样,非由诗人画出它的形象来,是很不容易的。然而人们灭亡于英雄的特别的悲剧者少,消磨于极平常的,或者简直近于没有事情的悲剧者却多。”(《几乎无事的悲剧》)平常悲剧,由于他的对象是最大量的几乎无事的社会现象,因此,它也最容易被忽略、被遗忘、被淹没,这样,发现对象的典型悲剧意义,也就更难。真正的艺术大师,就是善于在几乎无事的、人们习以为常的社会现象中发现不寻常的社会本质意义。象孔乙己的追求、创伤、死亡,都是极其平常的,几乎无事的,但是,鲁迅却在这种极平常的形象中揭示一种可怕的:他们处在一个并非人间的地狱中,正在一步步地被社会所吞没,到处都有这样悲惨的存在,但许多人却把这种存在看成是合理的,而鲁迅以自己的小说惊醒人们:这种社会存在是一种不合理的罪恶,是一种被吃的悲剧。
  
  但《孔乙己》并不是一个纯粹的悲剧,而是一个喜剧性的社会悲剧。可悲与可笑在小说主人公身上融为一体,泪和笑在作品中同时存在,笑使泪更加浓烈,喜剧因素强化了悲剧程度,加强了悲剧的社会批判力量。
  
  小说中多次出现了笑声,而孔乙己本身就是一个喜剧性的悲剧人物。这种喜剧性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来自孔乙己的自身。他是矛盾的,是一个穿着长衫而站着喝酒的唯一的人。长衫是士族的标志,他早已被上层士族所践踏所害,却一心想爬上士族的行列,但是,社会总是把他的追求粉碎,把他从士族的行列中推开,让他和最底层的人群站在一起。他早已贫穷到连十几文酒钱也付不起,但还是要保持士族的架式;他早就被社会所遗弃,而自己却完全未意识到被遗弃的地位。总之,他已经被社会所异化,变成了读书人的异已物,甚至是社会人的异已物,而自己却未能意识到这种异化,仍以一个读书人自居,硬撑住士族话的的架子,这正如别林斯基所说的,生活的现象同生的实质和使常发生矛盾,正是这种矛盾产生了喜剧效果,同时也产生更强烈的悲剧效果:他被麻痹得实在太深 了,他从灵与肉快被社会吮吸干了,但他还很盲目可笑,这是一个悲惨的小人物,没有起码的清醒和能力来认识自己处于悲惨世界之中的可笑,是令人伤心落泪的可笑!
  
  另一种喜剧性因素是来自别人对他的哄笑。这是一连串的笑,笑他的伤疤,笑他的窃书,笑他的落第,笑他的挨打,甚至笑他的死。而在这种笑里,却包藏着最悲惨、最深刻的悲剧内容。在一个国度里,一些同胞(而且是善良的同胞)在地狱边上挣扎,在惨苦的世界中被吃,另一些同胞还在取“笑”,这种笑里是包含着怎样的麻木、怎样的无知和荒唐呢?一个民族的伤痕是可悲的,但是当这个民族已无力治疗这种伤痕,甚至还围观、欣赏这种伤痕,那才更加可悲。鲁迅在批判专制制度下的奴隶性时说:“暴君的臣民,只愿暴政暴在他人的头上,他却看着 高兴,拿‘残酷’做娱乐,拿‘他人的苦’做赏玩,做慰安。”这种拿自己同胞的苦做赏玩的奴才性,是专制的结果,是一个民族最令人伤心的悲剧。鲁迅描写闲人们的哄笑,甚至是对着孔乙己的痛苦之处和善良之处哄笑,这就写出了中国社会最值得悲哀之处。《孔乙己》的悲剧性和与此相应的社会批判力量,由于描述这些浅薄与荒唐的笑声而得到有力的强化。有心的读者,开始会感到可笑,过后则感到深深的优伤。用喜剧因素强化悲剧深度,这是鲁迅的小说且表现出来的一种重要的美学风格。
  
  《孔乙己》的悲剧深度,还因为鲁迅设置的一个重要情节而得到强化,这就是打折孔乙己的腿的,不是别人,恰恰是士族出身的丁举人。孔乙己梦寐以求的也是要使自己变成这样的人。这就是告诉我们,如果孔乙己不是走向悲惨的末路,而是走上丁举人那种飞黄腾达的道路,也就是说,他不是在社会上落入奴隶的地位,而是爬上主子的地位,那么,他一定也会象丁举人那样,决不放掉老爷的架式,而且大约也会把残暴加到悲苦无告的人小物和其他奴隶们身上,他大约也会制造吃人的悲剧。这样,小说就清楚地告诉人们:孔乙己的悲剧,不仅是个人的悲剧,而且是整个社会的悲剧,孔乙己即使爬上统治阶级的地位,社会还是没有出路,社会唯一的出路,是打掉吃人的筵席,推翻黑暗的社会制度。《孔乙己》的悲剧深度在这里就挺进到更深的层次。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初三语文教案设计初三语文教学设计语文学习 - 语文教案设计 - 初三语文教案设计

上一篇:《蒲柳人家》主题思想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