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语文教案设计初三语文教案设计《邹忌讽齐王纳谏》的结构特色» 正文
  1.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结构特色

  2. [10-10 23:20:00]   来源:http://www.85jc.com  初三语文教案设计   阅读:8613

概要:《邹忌讽齐王纳谏》的结构很有特色,从头到尾一直采用三层排比的手法来写,形成结构层次的对称美。1、邹忌有“三问”:一问妻:“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二问妾:“吾孰与徐公美?”三问客:“吾与徐公孰美?”2、相对应的有“三答”:妻答:“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妾答:“徐公何能及君也!”客答:“徐公不若君之美也。”3、邹忌受蒙蔽的三个原因:“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4、相对应类比出齐王受蒙蔽的三个原因:“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5、齐王纳谏后有“三赏”:“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6、相对应“三赏”后就有“三变”:“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7、邹忌与徐公比美这一事件的发展在时间上是三层:“朝服衣冠,窥镜;“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明日,徐公来,孰视之”。8、相对应邹忌的思想认识转变过程也是三层:“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结构特色,标签:初三语文教学设计,http://www.85jc.com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结构很有特色,从头到尾一直采用三层排比的手法来写,形成结构层次的对称美。

  1、邹忌有“三问”:

    一问妻:“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二问妾:“吾孰与徐公美?”

    三问客:“吾与徐公孰美?”

  2、相对应的有“三答”:

    妻答:“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妾答:“徐公何能及君也!”

    客答:“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3、邹忌受蒙蔽的三个原因:

    “臣之妻私臣,

    “臣之妾畏臣,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4、相对应类比出齐王受蒙蔽的三个原因: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5、齐王纳谏后有“三赏”: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6、相对应“三赏”后就有“三变”: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7、邹忌与徐公比美这一事件的发展在时间上是三层:

    “朝服衣冠,窥镜;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8、相对应邹忌的思想认识转变过程也是三层: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

  9、全部事件的发展过程也是三层:

    邹忌联系自己类比讽谏是第一层;

    齐王纳谏悬赏征求意见是第二层;

    临近诸侯都来朝见齐王是第三层。

    本文篇幅不长,竟有九处用到“三叠法”。从内容上看,由浅入深,由小到大,饶有情趣。从结构上看,对称呼应,浑然一体。从语言句式上看,有的叙述、对话有重复有排比,有的变化就大一些,如上述一、二项邹忌的“三问”和相对应的“三答”,有详有略,有重复处,也有小小变化处。总而言之,变中有不变,不变中又小有变化。一味求变,变得无头绪可循,不合乎我们写文章的民族传统;但如果自始至终毫无变化,也会令人乏味。而本文则恰到好处,既有变化,又令人有轨迹可循。这对我们写作来说,也是值得好好借鉴的。
Tag:初三语文教案设计初三语文教学设计语文学习 - 语文教案设计 - 初三语文教案设计

上一篇:《愚公移山》人物描写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