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语文教案设计初三语文教案设计“行路难”──李白坎坷人生的写照» 正文
  1. “行路难”──李白坎坷人生的写照

  2. [10-10 23:20:00]   来源:http://www.85jc.com  初三语文教案设计   阅读:8465

概要:【提要】本文利用对李白的组诗──《行路难》的分析与探讨,来找寻李白一生坎坷的人生际遇。文章通过对李白的身世、李白所处的年代历史、李白的人生追求、李白的浪漫性格与现实的矛盾冲突等来反映他一生的坎坷经历,从而表现李白复杂的人生以及他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同时李白在坎坷中对人生积极进取的人格魅力,给后世人们在精神上和文学创作上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在文学史上具有深广的意义。【关键字词】游历坎坷追求李白(701~762),字太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在隋末因罪徙居中亚。他诞生于中亚的碎叶(前苏联托克马克),五岁随父迁居四川彰明县的青莲乡,因自号“青莲居士”。李白是盛唐诗坛的代表作家,同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浪漫的性格和不朽的诗才与他的身世成长无不紧密相关,少年时代的李白学习范围就很广泛,除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诸子百家之书,深受其中儒家、道家的思想影响;并“好剑术”。⑴他很早就相信当时流行的道教,喜欢隐居山林,求仙问道;又有建立功业的政治抱负。同时由于李白的性格所然,自幼就喜好游历,二十岁

“行路难”──李白坎坷人生的写照,标签:初三语文教学设计,http://www.85jc.com
【提要】

  本文利用对李白的组诗──《行路难》的分析与探讨,来找寻李白一生坎坷的人生际遇。文章通过对李白的身世、李白所处的年代历史、李白的人生追求、李白的浪漫性格与现实的矛盾冲突等来反映他一生的坎坷经历,从而表现李白复杂的人生以及他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同时李白在坎坷中对人生积极进取的人格魅力,给后世人们在精神上和文学创作上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在文学史上具有深广的意义。

【关键字词】

  游历 坎坷 追求


  李白(701~762),字太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在隋末因罪徙居中亚。他诞生于中亚的碎叶(前苏联托克马克),五岁随父迁居四川彰明县的青莲乡,因自号“青莲居士”。李白是盛唐诗坛的代表作家,同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浪漫的性格和不朽的诗才与他的身世成长无不紧密相关,少年时代的李白学习范围就很广泛,除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诸子百家之书,深受其中儒家、道家的思想影响;并“好剑术”。⑴他很早就相信当时流行的道教,喜欢隐居山林,求仙问道;又有建立功业的政治抱负。同时由于李白的性格所然,自幼就喜好游历,二十岁以后,他就开始在蜀中漫游,曾登峨眉、戴天山、青诚诸名山,“十五游神仙”⑵就是他当年生活的写照,李白青少年时期的这些生活经历,既开阔了他的眼界,培养了他热爱祖国的思想和酷爱自由、浪漫不羁的性格特征,也给他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埋下了隐遁出世、求仙访道、纵情行乐等思想根源,造成他思想复杂的根源。

  正因为李白酷爱自由、浪漫不羁,就注定了他的一生在游历中度过,而他在踏遍大江南北,走过千山万水之后,倍感道路的崎岖艰险,人生之路的坎坷难行,发出了“行路难”的人生感慨。《行路难》组诗三首就是他最真实的人生写照:

行路难

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血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其二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狗赌梨栗。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裙王门不称情。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慧折节无嫌猜。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
          行路难,归去来!

其三

          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
          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吾视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
          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
          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
          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
          君不见吴中张翰林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其一──这首诗,李白用激荡起伏的感情表达了他那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充满自信的坚定信念,再现了他力图从苦闷中争脱出来而积极进取的强大精神力量。

  其二──这首诗表现了李白对功业的渴望,流露出他在困顿中仍然有所作为的积极用世热情。

  其三──这首诗李白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审视,为自己设计的一条如果功成,即身退的特殊生活道路,同时也流露出其消极避世的思想。

  可见《行路难》这组诗,可以清楚地看出李白离长安之后的人生轨迹,折射出他一生坎坷的人生经历以及对人生理想的积极追求与探索。

  李白二十六岁(开元14年),为了实现他的政治理想,“奋其智能,原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⑶他便“仗剑去国,辞亲远游”。⑷开始了他人生的第一次一个崭新的漫游且兼求仕的时期。他于当年秋天出峡,先用三年的时间游历了洞庭、襄汉、庐山、金陵、扬州等地,然后于开元十六年(728)在湖北安陆与唐高宗时宰相许圉师的孙女结婚定居,开始了“酒隐安陆,蹉跎十年”⑸的生活。此时他以安陆为中心,先后北游洛阳、太原,东游齐鲁,南游安徽、浙江,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

[1] [2] [3] [4]  下一页


Tag:初三语文教案设计初三语文教学设计语文学习 - 语文教案设计 - 初三语文教案设计

上一篇:《雨说》课文背景知识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