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李白坎坷人生的写照
- [10-10 23:20:00] 来源:http://www.85jc.com 初三语文教案设计 阅读:8465次
概要:可以说是多变的社会现实,铸就了李白他那种复杂的人生以及对人生理想不懈的“上下求索”精神。在其漫漫的求索道路上,有他积极为理想而奋斗(游侠、策士)的一面,也有他隐遁避世(隐士、道士)、及时行乐(酒徒)的消极一面,这些都与他复杂的思想和人生追求是分不开的。李白作为封建社会的一个文人,无不深受中国封建传统的儒家思想影响。一方面他接受了儒家“兼济天下”的思想,要求“济苍生”、“安社稷”、“安黎元”,并且认为“苟无济代心,独善亦何益?”。⒅这正是李白不断追求强国安民的政治理想,为实现心中的宏愿不断奋斗的动机与根源。李白自幼精修儒家经典,自称“五岁诵六甲,十五观百家,轩辕以来颇得闻矣”⒆,自幼就懂得了“兼济天下”的道理,视天下“苍生”为己任,并为之而奋斗终身,始终不渝。另一方面,李白又接受了道家思想,特别是庄子那种遗世独立的思想,追求绝对自由,蔑视世间一切。道家使他不屈己,不干人,蔑视权贵;有了旷达不羁的伟岸作风与叛逆的精神,这又是他漫漫人生游历、求仙问道、浪漫性格的又一根源。他沿着当时已成风气的“终南捷径”,希望通过隐居学道来树立声誉,
“行路难”──李白坎坷人生的写照,标签:初三语文教学设计,http://www.85jc.com
可以说是多变的社会现实,铸就了李白他那种复杂的人生以及对人生理想不懈的“上下求索”精神。在其漫漫的求索道路上,有他积极为理想而奋斗(游侠、策士)的一面,也有他隐遁避世(隐士、道士)、及时行乐(酒徒)的消极一面,这些都与他复杂的思想和人生追求是分不开的。
李白作为封建社会的一个文人,无不深受中国封建传统的儒家思想影响。一方面他接受了儒家“兼济天下”的思想,要求“济苍生”、“安社稷”、“安黎元”,并且认为“苟无济代心,独善亦何益?”。⒅这正是李白不断追求强国安民的政治理想,为实现心中的宏愿不断奋斗的动机与根源。李白自幼精修儒家经典,自称“五岁诵六甲,十五观百家,轩辕以来颇得闻矣”⒆,自幼就懂得了“兼济天下”的道理,视天下“苍生”为己任,并为之而奋斗终身,始终不渝。
另一方面,李白又接受了道家思想,特别是庄子那种遗世独立的思想,追求绝对自由,蔑视世间一切。道家使他不屈己,不干人,蔑视权贵;有了旷达不羁的伟岸作风与叛逆的精神,这又是他漫漫人生游历、求仙问道、浪漫性格的又一根源。他沿着当时已成风气的“终南捷径”,希望通过隐居学道来树立声誉,而后再上青云。他先后和元丹丘、孔巢父、道士吴筠等隐居嵩山、徂徕山和剡中,曾自信“隐不绝俗”,希望以隐居求仕。
再者,李白有时也采取类似纵横家策士游说的方法,希望自己的文章才华得到知名人物的推荐,因此向韩朝宗诸人上书以求功名,以此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同时游侠的义气风范在他身上也有体现,造就了他重诺轻物,轻视传统人生信仰,养成了一种傲兀不屈和豪纵旷放的性格。“十五好剑术”⒇(就是他当时生活的写照;他曾为打抱不平而“手刃数人”,(21)可见他为人处世的侠士作风。他很想仗剑行侠以“济黎民”,然而,作为一介书生和封建文人,他虽游历人生而不又甘于浪迹江湖。
在这种矛盾与彷徨之中,李白把他那种豪侠风范寄托在对亲人、朋友的一片深情之中,在唐代诗人中李白是最重朋友情感的一个。“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22)、“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2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24)、“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25),这一一无不深切地表现了李白他对亲友的深情意笃,其游侠情结可见一斑。
儒、道、侠三种思想本身就存在着很多矛盾的地方,其中积极与消极、入世与出世、求仕与隐遁的复杂交织。李白为了把以上的这些思想统一在一起,他为自己设计了一条“成功、名遂、身退”、“功成不退皆殒身”(其三)的特殊生活道路。在诗文中反复强调“愿一佐明主,功成反旧林”26),“侍吾尽节抱明主,然后相携卧白云”(27),“事君之道成,荣亲之义毕。然后与陶朱、留侯,浮五湘,戏沧州,不足为难矣”(28)。可见他始终是把功成身退当作自己最后的归宿,对荣华富贵并不留恋。他这种带有浓厚幻想色彩的人生理想是建筑在对统治者对待贤才的态度有着清醒认识的基础上的,“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其三)。正唯如此,他只愿作帝王师友,而不愿作其奴仆俳优。他尽管热切盼望从政,但决不放弃自己的高傲和自由,一旦从政理想和他的人格发生冲突,总是毅然选择后者,合则留,不合则去,不但不向权势者“催眉折腰”,而且还敢于讽刺和斥责他们的贪淫荒暴,嘲笑世俗的庸俗与迂腐,这些都体现着他的叛逆精神与他理想的人生追求。
李白作为盛唐时期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浪漫性格形成的原因,有其上文所说游侠思想的根源,更有他对理想功业的强烈追求,以及他对自由解放的热情向往。当然,这两者都是从唐代现实生活中激发出来的。李白的一生,经历了在玄宗统治下由盛极而渐衰以至大动乱的时代。在开元时期,由于政治比较开明,国家空前富强,人才用进的方面和机会甚为众多广阔,中下层社会阶层出身的知识分子,对人生事业前途怀着无限乐观的信心,因此,这一时期的诗人一般都洋溢着一种积极的浪漫情调,形成光辉的盛唐气象,颇具时代特色。李白由于其主观方面的因素,对于志气才学的自负,使他表现出以乐观自信追求功业理想的情绪最为强烈。及安史之乱爆发,人民的灾祸又激发出他靖乱的壮志,满怀“济苍生”、“安黎民”雄心。
再加上李白对于自由生活的爱好,在早期,由于生活环境的习染既以存在,使他无论身在盛平或乱世,都对于功业理想有着美好的向往与不懈的追求。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初三语文教案设计,初三语文教学设计,语文学习 - 语文教案设计 - 初三语文教案设计
上一篇:《雨说》课文背景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