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语文教案设计初三语文教案设计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1» 正文
  1.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1

  2. [10-10 23:20:00]   来源:http://www.85jc.com  初三语文教案设计   阅读:8198

概要: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同步训练1.根据拼音写汉字根深dì()固zīzī()不倦jí()取qiè()而不舍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并造句。①不言而喻--造句:②持之以恒--造句: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选自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国籍)的________。课文开头非常精彩,以一个有趣的问题为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思维方式,接着又以设问的形式告诉我们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两个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告诉我们人人都具有创造力,只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4.对"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一句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因为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B.因为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C.因为如果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1,标签:初三语文教学设计,http://www.85jc.com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同步训练

  1.根据拼音写汉字

  根深dì()固zīzī()不倦jí()取

  qiè()而不舍

  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并造句。

  ①不言而喻--

  造句:

  ②持之以恒--

  造句: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选自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国籍)的________。课文开头非常精彩,以一个有趣的问题为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思维方式,接着又以设问的形式告诉我们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两个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告诉我们人人都具有创造力,只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4.对"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一句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B.因为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

  C.因为如果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

  D.因为"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才会去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寻求解决问题的其他途径和新的方法,这是激发创造性思维,成为具有创造性的人的最基本因素。

  5.不能说明"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的事例是

  ()

  A.约翰·古登贝尔克将原来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开发了一种新式机器。这就是印刷机和排版术。

  B.罗兰布歇内尔用电视接受器做实验,发明了对战型乒乓球游戏。

  C.牛顿因成熟的苹果掉在头上而发现了"万有引力"。

  D.麦哲伦于1519年出海航行发现了南美洲,并证明了地球是球型的。

  阅读下面五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一)

  (1)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辩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2)对于别人的话,不经过思索,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3)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4)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5)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6)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7)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8)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9)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10)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产生的。(11)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6.本段文字的论点是

  ()

  A.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

  B.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辩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C.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D.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辩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7.戴震幼时读书善于提出疑问的事例,直接证明了文段中的第________句话。(填序号)

  8.作者认为,要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常常需要经过四个阶段,即:

  怀疑→□□→□□→□□

  9.有人说,我们国内的教育把有问题的孩子教得没问题,西方一些国家的教育把没问题的孩子教得有问题。对这一说法你是怎么看的?请简要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根据句意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序号填在横线上。(北京市朝阳区2002)

  (1)接连失了几回火,把院子里的几万担柴全都烧了。那柴烧得一块一块的,聚结在一起就像太湖石一般________。

  A.五彩斑斓B.光彩夺目C.光怪陆离

  (2)碧空的飞鸟,花间的蜂蝶,郁郁的树木,潺潺的流水,又浮现在眼前。刚踏上南归的船,我已经________了。

[1] [2] [3]  下一页


Tag:初三语文教案设计初三语文教学设计语文学习 - 语文教案设计 - 初三语文教案设计

上一篇: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2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