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语文教案设计初二语文教案设计《背影》说课设计» 正文
  1. 《背影》说课设计

  2. [10-10 23:20:00]   来源:http://www.85jc.com  初二语文教案设计   阅读:8244

概要: D、表现父亲怜爱儿子,儿子体谅父亲,父子之间的美好亲情 (重点讨论解决2、5) (尝试练习的设计的目的是检测整体阅读的效果,同时解决一些次要的目标。提问5的设计可视作是对此课的总结) 四、作业布置 1、将预习提示中的词语的注音和解释抄写在作业本上。(语料的积累,习惯的培养,这类练习表面上看较为机械,但对低年级学生是有效的,所以是必要的) 2、完成课后练习七(不借助其它参考书,做错没关系,做在书本上) 3、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的教学要点是重点 段落研读、关键语句意义的品读、理清本文的层次与结构体会中心与段落之间的关系、比较阅读训练。如果说第一课时侧重于基础能力和基本习惯,是整体感知课文,那么第二课时主要是突破重点难点、完成主要目标并进行迁移训练。第一课时的铺垫,第二课时是发展。

《背影》说课设计,标签:初二语文教学设计,http://www.85jc.com
  D、表现父亲怜爱儿子,儿子体谅父亲,父子之间的美好亲情
  (重点讨论解决2、5)
  (尝试练习的设计的目的是检测整体阅读的效果,同时解决一些次要的目标。提问5的设计可视作是对此课的总结)
  四、作业布置
  1、将预习提示中的词语的注音和解释抄写在作业本上。(语料的积累,习惯的培养,这类练习表面上看较为机械,但对低年级学生是有效的,所以是必要的)
  2、完成课后练习七(不借助其它参考书,做错没关系,做在书本上)
  3、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的教学要点是重点
    段落研读、关键语句意义的品读、理清本文的层次与结构体会中心与段落之间的关系、比较阅读训练。如果说第一课时侧重于基础能力和基本习惯,是整体感知课文,那么第二课时主要是突破重点难点、完成主要目标并进行迁移训练。第一课时的铺垫,第二课时是发展。
  主要教学环节如下:
  一、重点研读第五段(朗读、讨论)
  1、上节课我们知道作者一共写了四个背影,那么作者写得最详细的是那一个?朗读这一段,注意其中的一些词语,等一下要求大家写出来。
  引导学生研究删后补出的词语的含义和作用,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拔
  A、两个“黑”字
  B、三个“布”字
  C、“蹒跚”“肥胖”
  D、“两手”“两脚”
  E、不要“向左”两字行不行,为什么?
  2、为什么“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而不是“轻轻的”或是“小心地”?请一位同学表演一下?
  3、父亲为什么“扑扑身上的泥士,感到很轻松似的”,“似的”二字去掉可不可以?
  4、作者为什么看到这个背景“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又为什么赶紧拭干了泪?
  5、这一次流泪与第一次流泪有什么不同。与第三次、第四次呢?
  三、关键语句的品味
  1、前面我们通过第五段的阅读,体会了父亲对儿子的一片疼爱之情,那么,文中还有那些句子表现了这种感情?
  引导学生分析以下句子,并进行点拔
  A、第二段父亲说“事已至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B、第三段棗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贴,颇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送我去。
  C、他嘱我路上要小心·····
  2、作者是否一开始就体会了父亲的这种朴实的疼爱之情呢?
  3、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那些语句是互相呼应的?
  练习:完成课后练习五
  四、总结讨论
  1、文章的标题改为“我的父亲”“浦口别父”好不好,为什么?
  2、讨论上节课课后练习2、教师板书总结
  3、讨论中心与段落的关系
  A、2、3两段去掉可不可以,为什么?
  B、第四段为什么不详写作者在南京与朋友的游逛?
  五、比较阅读训练:见附四
  六、小结
  七、作业布置
  1、你也一定被你的父母深深的感动过,也许是一次送别,也许是一次谈话,也许是一份特殊的礼物,也许是······请你叙述一次让你让你最为感动的事。
  2、背诵文中描写父亲背影的一节文字。
  (着眼于迁移与巩固)

  附一:课堂练习一(幻灯出示)
     选择正确的读音
      差使  交卸
      奔丧  迂腐
      琐屑  栅栏
      举箸

  附二:课堂练习二
   根据教师所说的意思默写出该词语
    1)不幸的事接二连三地发生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初二语文教案设计初二语文教学设计语文学习 - 语文教案设计 - 初二语文教案设计

上一篇:《背影》教材理解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