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其微,状其物,传其神──《小石潭记》的赏析
- [10-10 23:20:00] 来源:http://www.85jc.com 初二语文教案设计 阅读:8182次
概要: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是一篇篇幅短小、文质精美、情景交融的山水游记。文章采用多种手法,有声、有形、有色地刻画了小石潭的动态美,也写出了小石潭周围景物的幽美和宁静。短文把景和情联系在一起,从而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寂寞与凄凉。从我个人的阅读角度来看,该短文有如下特色:一、内容驳杂,题旨鲜明文章以游踪为序,依次组织材料。写小石潭,先写“声”(流水声──如鸣珮环),后写“形”(潭中景物──水、石、树、鱼);写潭中景物又先写“近观”(水──清;石──怪;树──美;鱼──乐),后写远望(岸势──犬牙差互;水源──不可知),最后概写潭境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从而引发凄苦孤寂的心境。纵观全文,作者不是因景而写景,而是借景来衬情,主旨鲜明。可谓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二、手法灵活,结构井然文章采用先声夺人、动静结合等手法,把文中的景写得是玲珑剔透,精美绝伦。作者无论是写潭的出现,还是写游鱼、竹树、岩石、溪水都惟妙惟肖,形神毕现,富有诗情画意。为了达到这个效果,作者写小潭的出现时,先写隔竹林听到流水声,未见其形,先闻其声,虽称不上千呼万唤,也有
察其微,状其物,传其神──《小石潭记》的赏析,标签:初二语文教学设计,http://www.85jc.com
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是一篇篇幅短小、文质精美、情景交融的山水游记。文章采用多种手法,有声、有形、有色地刻画了小石潭的动态美,也写出了小石潭周围景物的幽美和宁静。短文把景和情联系在一起,从而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寂寞与凄凉。从我个人的阅读角度来看,该短文有如下特色:
一、内容驳杂,题旨鲜明
文章以游踪为序,依次组织材料。写小石潭,先写“声”(流水声──如鸣珮环),后写“形”(潭中景物──水、石、树、鱼);写潭中景物又先写“近观”(水──清;石──怪;树──美;鱼──乐),后写远望(岸势──犬牙差互;水源──不可知),最后概写潭境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从而引发凄苦孤寂的心境。纵观全文,作者不是因景而写景,而是借景来衬情,主旨鲜明。可谓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二、手法灵活,结构井然
文章采用先声夺人、动静结合等手法,把文中的景写得是玲珑剔透,精美绝伦。作者无论是写潭的出现,还是写游鱼、竹树、岩石、溪水都惟妙惟肖,形神毕现,富有诗情画意。为了达到这个效果,作者写小潭的出现时,先写隔竹林听到流水声,未见其形,先闻其声,虽称不上千呼万唤,也有犹抱琵琶半遮面之妙。在第二自然中作者用特写的方法,直接把镜头对准潭中的鱼,描写其动静状态,间接突出潭水的清澈透明,着重表现了一种游赏的乐趣。此段妙在以实写虚,以动写静。其中以写鱼为实,以写潭水和天气为虚;以写鱼在水中游为动,以写日光照映下的鱼影投在水底石上,历历在目,清晰可辨为静。鱼儿往来翕忽之动,又名为写动,实则衬出潭之静。作者用一“乐”字,真实表达了自己的由衷欢乐。这是他改革受挫、被贬远方以来从没感觉到的快乐。文章详写以上景物,让人韵味无穷,可见其手法极其灵活。
全篇从发现小潭,概括石潭全貌,从写潭水到写气氛感受,由远到近,由总到分,由景到人,结构显得井然有序。
三、摹形言事,造语典雅
本文作者运用修辞手法,精巧传神。开篇形容水声清脆悦耳用“如鸣珮环”;第三自然段作者把镜头推向远方,描摹溪岸的曲折,用“斗折”为喻;描摹溪流的蜿蜒用“蛇行”为喻;用“犬牙相互”为喻,来写小溪两岸高高低低,凹凸不平。用“怡然”“尔”“翕忽”把鱼的情态描绘得惟妙惟肖;用“蒙络摇缀”四个字写出了潭边的景物。由于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的特征,根据自己的具体感受取喻,也使语言精当贴切,生动而传神。
四、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本文虽然把小石潭的景物描绘得栩栩如生,让人流连忘返,实际上渗透着作者自身惨遭不幸的感受和无比失落的情怀。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虽充满了生机,却无人赏识;四周被竹环抱,其清静幽美,而不被世人所闻,这正是柳宗元怀才不遇的内心写照。作者来到这过于清冷的环境,触景伤情,激起了他疾世愤俗的情感,自然而然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不可久居”便真实地流露了作者无法摆脱现实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对现实的不满。
总之作者采用了察其微,状其物,传其神的手法,把一个小石潭写得出神入化了。此文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情景交融的山水游记散文。
Tag:初二语文教案设计,初二语文教学设计,语文学习 - 语文教案设计 - 初二语文教案设计
上一篇:《小石潭记》随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