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数学学习教学经验数学课例点评三年级数学《求平均数》教学课例及评析» 正文
  1. 三年级数学《求平均数》教学课例及评析

  2. [10-10 23:11:39]   来源:http://www.85jc.com  数学课例点评   阅读:8955

概要:《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数学发展的动力不仅要从历史的角度考量,更要从数学与人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中去寻找。这充分说明了数学来自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何把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是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习了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体现生活。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求平均数》教学准备1.学习了简单的统计初步知识后,小组成员分工调查,收集数据。(小组成员的体重,家庭近几个月用电、电话费支出情况,一周气温变化情况、本组同学垒球成绩等)2.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椭圆形纸片(代替盘子)、小圆环(代替桃子)。教学目标1.体悟“平均数”的意义,构建“平均数”的概念。2.探索求“平均数”的

三年级数学《求平均数》教学课例及评析,标签:课例点评,http://www.85jc.com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数学发展的动力不仅要从历史的角度考量,更要从数学与人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中去寻找。这充分说明了数学来自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何把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是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习了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体现生活。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求平均数》
教学准备
1.学习了简单的统计初步知识后,小组成员分工调查,收集数据。(小组成员的体重,家庭近几个月用电、电话费支出情况,一周气温变化情况、本组同学垒球成绩等)
2.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椭圆形纸片(代替盘子)、小圆环(代替桃子)。
教学目标
1.体悟“平均数”的意义,构建“平均数”的概念。
2.探索求“平均数”的多种方法,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感受“平均数”概念所蕴含的丰富、深刻的统计与概率背景,能对数据分析结果作出简单的推断和预测。
4.体会“平均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及广泛应用,逐步具有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 体悟“平均数”的意义,探求方法
1、操作感知
(1)盆花
看到教室里的这些花,你们想到了什么?(摆得不均匀)怎样才能使两边的花一样多呢?(学生到前面来摆。)
[从生活中的实物出发,让学生在观察周围环境中自己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激发了学生探索的热情,初步感知“移多补少”的方法,而且渗透了“平均、对称”也是一种美。]
(2)桃子(课件出示三盘桃子:分别放3、4、8个桃子)
师:平均每个盘子里能放几个桃子?
学生操作
学生到实物展台上用移多补少和先合后分两种方法操作,求出结果。
(3)气球:四个小朋友分别手里拿着2、4、7、11个气球
平均每个人手里有几个气球?为什么用24÷4呢?(课件演示先合后分的过程)
[操作由易到难,从生活中的寻常小事入手,在操作中不断地积累对“平均数”的感知,初步感知求平均数的方法,教师不强求学生用一种方法,也不要求一定要去操作,体现了对学生主体性的尊重和教师因材施教的教育观念]
2、思考讨论:在刚才的操作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3、汇报交流
生l:都是把不相同的数变成相同的数
生2: 老师,我给他补充,应该是在总数不变的前提下。
生3:我们刚才在分盆花、桃子的时候都是把多的分给少的一些。
生4:还可以把它们都合起来,再平均分,也能使不相同的数变成相同的数。
4、小结:
像这样,在总数不变的前提下,把几个不相同的数变成相同的数,这个相同的数就是原来这几个不相同数的什么数呢?对,平均数。
如5就是3、4、8的平均数。试着用平均数说一句话。平均数是6表示每个人手里都有6个气球吗?
[在学生充分感知、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概念揭示水到渠成。“平均数”与“平均分得的结果”是不同的概念,平均分得的结果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量,而平均数只是一个表示中间状态的抽象数量,这里的分析比较,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平均数”的实际意义]
5、探求方法
想一想,刚才我们是怎样求平均数的?你能试着概括一下吗?(学生总结求平均数的方法并给方法取名“取多补少”“先合后分”。)
[评析:在学生初步感悟“平均数”的实际意义后,探求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用数学算式概括操作活动,这本身就是“数学化”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及能力,而且因为有充分的活动基础,所以学生同样想到了“移多补少”“先合后分”两种方法,教师让学生自己命名,也是极好的激励手段。]

二、初步应用,内化拓展。
1、师:刚才认识了平均数,还学会了求平均数,那平均数在生活中有用吗?(学生列举平均数在生活中的用处,随着学生的列举教师展开教学)
2、身高问题
生:体检后求全班同学平均身高需要用到平均数。

[1] [2]  下一页


Tag:数学课例点评课例点评数学学习 - 教学经验 - 数学课例点评

上一篇:父母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支柱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