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设问
- [11-19 18:28:44] 来源:http://www.85jc.com 数学教学随笔 阅读:8174次
概要:“设问”是一种常用的启发方式。设问一出,学生就要动脑、动口和动手,所以教师高质量的设问,能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以尝到思维飞跃之果。教学中,可从以下几方面设问:一、在知识的关键处设问善于围绕教学中心抓住课堂教学的关键提问,能起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作用。如:在教学“倒数的认识”时,关键是让学生理解倒数的概念。老师在引导学生归纳了倒数概念之后进行设问:你对这个概念是怎样理解的?(突出三个要点:积是、两个数、互为)这里的积是1的两个数是指什么样的两个数?谁能举例说明如果学生没有讲到“1×1=1,这个例子,老师可以继续提问:1有倒数是多少?(1的倒数是它本身)你对“互为”是怎样理解的?请举例说明。由于问题提在关键处,学生围绕关键处观察、思考,所以理解得深、记得牢。二、在知识的内在联系处设问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知识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旧知是新知的基础,新知是旧知的延伸和发展。在教学新知时,注意在知识的内在联系处设问,有利于学生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设问,标签:教学随笔,http://www.85jc.com
“设问”是一种常用的启发方式。设问一出,学生就要动脑、动口和动手,所以教师高质量的设问,能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以尝到思维飞跃之果。教学中,可从以下几方面设问:
一、在知识的关键处设问
善于围绕教学中心抓住课堂教学的关键提问,能起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作用。如:在教学“倒数的认识”时,关键是让学生理解倒数的概念。老师在引导学生归纳了倒数概念之后进行设问:你对这个概念是怎样理解的?(突出三个要点:积是、两个数、互为)这里的积是1的两个数是指什么样的两个数?谁能举例说明如果学生没有讲到“1×1=1,这个例子,老师可以继续提问:1有倒数是多少?(1的倒数是它本身)你对“互为”是怎样理解的?请举例说明。由于问题提在关键处,学生围绕关键处观察、思考,所以理解得深、记得牢。
二、在知识的内在联系处设问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知识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旧知是新知的基础,新知是旧知的延伸和发展。在教学新知时,注意在知识的内在联系处设问,有利于学生建立和加深理解新概念。例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为了使学生透彻地理解先通分、后加减的道理,可拟定如下设问:整数加减法为什么要相同数位对齐?小数加减法为什么要小数点对齐?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为什么分子可以直接相加减?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为什么分子不能直接相加减?这样的设问,沟通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使新知识纳入原有知识系统之中,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总结出计算规律。
三、在相似易混淆处设问
小学数学教材中,有许多形式相近、联系紧密的概念、法则、公式等极易混淆,影响学生准确掌握和运用。因此在这些相似易混处设问,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如:“除法的两种分法对比”是易混淆的两个概念,教师可以采用图解配合设问的方式辨折。
针对左图提问:把6只小兔平均放在3个笼子里,求每个笼子放几只,是什么意思?(把6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几)怎样分?用什么方法列式计算?(学生答后,教师板书:6÷3=2);算式每部分表示什么意思?针对右图提问:把6只兔子每2只放在一个笼子里,一共需要几个笼子?是什么意思?(把6按每2个分一份、可以分成几份,怎样分?……(仿照左图的提问)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6÷2=3。通过以上设问,引导学生进行两种分法的异同点比较,经过对比,可以沟通过两种数量关系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初步了解除法的两种应用。
四、在探索规律中设问
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判断和推理的能力。在探索规律中设问,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思维,对知识获取鲜明的印象。如:在教学“7的乘法口诀”时,首先让学生在方格中进行7连续加7的计算,然后再出示1条用7个三角形摆的鱼图,提问:一条鱼共用了几个三角形?怎样列式并算出得数。(7×1=7)“7×1=7”表示什么意思?谁能根据算式表示的意思编一句乘法口决?(一七得七)“一七得七”表示什么意思,摆2条鱼共用几个三角形,怎样列式计算,(7×2=14)谁能根据算式表示的意思编一句乘法口诀?这样通过围绕所提问题进行摆、看、说的活动,就能独立编出其它几句有关7的乘法口诀,从而对编7的乘法口诀有了较深刻的印象。重要的规律出之学生之口。在探索、发现规律的过程中,也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实践表明:设问的恰切使用,不仅激发了小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调动了思维的积极性,还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大有稗益。
Tag:数学教学随笔,教学随笔,数学学习 - 数学教研 - 数学教学随笔
上一篇:浅淡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